【
中國化工儀器網 行業動態】近年來,環境污染引發全社會關注,土壤污染作為環境污染的一部分,其污染情況日益嚴重,給生態環境造成極大破壞,針對這種現狀,國家和環保部門積極給予政策支持,各地積極建設土壤監測系統,對土壤污染情況進行實時監測,全國土壤污染治理及修復工作正如火如荼開展。
作為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和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資源保障,沒有土壤人類就難以生存。在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人們忽略了對環境造成的破壞,工業廢水亂排放、過度使用農藥以及過度的使用土地等給土壤造成極大的破壞,面對日益加劇的土壤污染現狀,全社會開始尋求“救治良方”。
土壤污染形勢愈演愈烈,治理修復工作迫在眉睫
當前,我國面臨嚴峻的土壤污染形勢。“鎘米危機”的出現,在此敲響土壤污染的警鐘。探討土壤污染治理措施成為當務之急。2018年,是舉國上下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環保產業作為我國綠色發展的物質支撐和綠色經濟的組成部分,備受關注。
談及土壤污染現狀,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資源的需求量不斷擴大,人們為了謀取更多的利益,不惜以破壞環境為代價,過度開采礦土,濫伐濫砍植被,加之,重金屬元素污染、污水灌溉、化肥及農藥的不合理使用等,使得土壤發生嚴重的物理和化學變化,土壤形勢日益嚴峻。
據悉,2005-2013年我國首次開展的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結果表明,全國土壤環境狀況總體不容樂觀,部分地區土壤污染較重。全國土壤總的點位超標率為16.1%,耕地超標點位為19.4%,土壤污染已成為亟需解決的重大環境問題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突出問題,治理及修復工作迫在眉睫。
全國積極行動,多舉措加強土壤污染治理
自“土十條”實施以來,各地陸續啟動當地的土地污染詳查工作,為全面實施土壤污染分類別、分用途、分階段治理提供基礎支撐。近日,權威人士透露,2018年將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法律保障。
另外,據央視網消息,2016年5月我國實施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目前已經啟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情況,31個省(區、市)編制完成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初步建成土壤環境監測網。山東、河南、四川、陜西、湖南、河北等各省市積極建設土壤環境監測點位,對土壤污染進行監測,通過數據分析,制定相應方案。
不難看出,從整個大環境來看,目前全國土壤污染治理正積極行動,治理形勢一片大好。接下來,緊隨國家政策領導,檢測儀器和修復技術不斷完善,我國土壤治理工作有望取得更大進展。
土壤污染治理非一日之功 四個環節缺一不可
目前,伴隨土壤治理如火如荼開展,我國土壤修復行業也駛入快車道。根據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的數據,我國受到污染的耕地已達3億畝,初步預計整個土壤修復的市場,到2020年有可能達到上萬億。整體來看,目前各項工作正順利開展,但值得注意的是環境治理非一日之功,土壤修復還需循序漸進。
近日,云南省召開了全省土壤污染狀況詳查2018年第四次工作調度會。云南省環保廳王天喜副廳長提出,針對該省土壤問題,必須要從以下幾個環節入手。一是認清形勢,增強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不能“等”,不能“拖”;二是要精心組織、細化落實。及時通報工作進展,開展督促檢查;三是加強管理,確保工作成效;四是重視詳查工作成果集成和應用,提前謀劃成果集成準備,做到為全省發展戰略提供技術支撐,為“土十條”考核提供技術依據。
總而言之,土壤污染治理非一日之功,國際土壤防治工作已經歷十余年甚至幾十年,但直到今天仍然有一些土壤污染問題尚未根本解決。因此,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既要堅定打攻堅戰的決心,又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