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日,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掛牌。一年來,浙江自貿區一方面復制前兩批自貿區的經驗,另一方面也主動作為,亮點頻出,油品全產業鏈建設快馬加鞭,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創新政策不斷出臺,眾多企業紛紛集聚落戶……“為國家試制度、為地方謀發展”,剛過周歲的浙江自貿區風華正茂。
2017年9月份,首屆世界油商大會在浙江舉行,吸引了來自42個國家和地區的500余位嘉賓參會,其中包括38家世界500強企業高級別負責人。會議現場簽約20個重大項目,協議涉及總金額573.7億元,協議利用外資48億美元。這是浙江自貿區在打造國際大宗商品貿易自由化先導區的一次重要嘗試。
根據《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以油品為核心的大宗商品全球配置能力顯著提升,對接國際標準初步建成自由貿易港區先行區”是浙江自貿區的發展目標。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浙江自貿區努力打造“一中心三基地一示范區”,即國際油品交易中心,國際海事服務基地、國際油品儲運基地、國際石化基地,以及大宗商品跨境貿易人民幣國際化示范區,以此構建油品全產業鏈。
保稅油經營成為浙江自貿區實現發展目標的突破口。自掛牌以來,浙江自貿區在保稅油供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創新舉措。去年,5家企業先后獲得保稅油經營的國家“牌照”。如今,一共有10家企業在浙江自貿區所在舟山市共拓市場。掛牌以來,浙江自貿區保稅油供應突破200萬噸,同比翻一倍;保稅油調撥量588.1萬噸,同比增長27.4%;保稅油結算量480萬噸。
以保稅油經營為基礎,浙江自貿區加快推進國際海事服務基地建設,去年引進多家國際知名外輪供應企業。目前,外輪供應企業累計達34家,去年供應貨值突破4.5億美元,今年1月份至2月份完成物資供應1.78億美元。
此外,綠色石化基地的場地工程、基礎配套設施正快速建設,國際油品儲運基地工程穩步推進,人民幣計價結算石油產業市場體系加緊打造……浙江自貿區的油品全產業鏈正呈現喜人態勢。
項目帶來發展動力,改革減少發展阻力。浙江自貿區掛牌以來,已形成了20項全國首創的制度創新成果,為我國自貿區發展作出了諸多有益嘗試。
近日,中石化浙江舟山石油有限公司的一艘供油船,從岙山出發赴上海港,實施“一船多供”業務。這單業務可享受“跨關區直供”等多項優惠政策,平均每噸保稅燃料油可節約倉儲、物流及損耗成本50元。保稅燃料油跨關區直供,是浙江自貿區的一項制度創新成果。去年,中石化浙江舟山石油有限公司跨上海及江蘇地區的保稅油直供量達37.2萬噸,僅此一項政策,就能為企業節省租罐、物流等各類成本近2200萬元。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