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iPhone一直引領著智能手機行業的潮流。2017年,iPhone X的發布引來了業界一片嘩然,劉海兒屏的iPhone X招來了業界另一巨頭三星的嘲諷。三星S9發布之時,三星發言人在發布會上談到,“至少這款手機沒有別扭的‘齊劉海’。”
3月19日上午,OPPO在北京召開媒體溝通會,提前將月底上市的全面屏新機R15帶給媒體。晚上,vivo 包下烏鎮為全面屏新機X21助陣。不出所料的是,“OV兄弟”此次發布的新機都是劉海兒屏。
看來,今年三星嘲諷的對象會變多了。2017年各大手機廠商在拼誰的屏更大,而2018,則是在拼誰的劉海兒更短。嘴上嘲諷劉海兒屏丑,實際上卻又紛紛效仿。簡而言之,就是同質化。
不僅僅是在電子產品領域,在各行各業,同質化的競爭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推動行業的革新與發展,但低劣的同質化競爭,只能遲滯行業的進步。
改革開放打開了中國的大門,伴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科研水平的逐步提升,我國儀器儀表行業的發展越來越快,而國產儀器也有了與進口儀器一較高低的實力。但國產儀器的發展之路依然坎坷。
進口儀器依靠尖端的技術進入到我國儀器儀表市場,并迅速占領高端市場,逐步向中低端市場滲透。起步晚、基礎薄弱的國產儀器儀表企業依靠較低的價格入駐低端市場,近年來依靠政策的扶持和科研水平的提升逐漸進入中高端市場。看起來國產儀器正在向利好方向發展,然而事實是國產儀器的雖然發展較快,但目前,低檔同質化競爭、招投標“遭排擠”、國外隱性技術壁壘制約等因素依然使當前國產檢測儀器處境尷尬。
伴隨著如今環境、食品、醫療等領域對檢測儀器的需求量逐步增加,我國檢測儀器行業將迎來發展的黃金時期,被逐步打開潛在市場將進一步刺激國內外各個儀器廠商在中國的投入力度。未來,如何加強產品研發創新和注重品質提升,從而打破低檔同質化現象,實現國產儀器的逆轉,是各個國產儀器生產廠家亟待思考的問題。
同質化的競爭讓各行各業都在嘗試革新,但是效果卻也天差地別。在移動通訊領域,三星的曲面屏、小米MIX全面屏都引領了整個市場的潮流,但MOTO的模塊化、魅族 Pro7的畫屏等革新卻似乎差強人意。
每一次差異化都是一場賭博,賭自己押寶的技術能否被市場所認同。縱觀儀器儀表行業,尤其是國產儀器,人們在差異化的競爭中不斷高呼變革與創新。但究竟如何變革?如何創新?而究竟什么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創新?每個人都在摸索。
創新,一個被捧上了“神壇”的詞匯,但同時又是一個相當有用的詞匯。為擺脫國外技術對國產儀器儀表的制約,國內儀器儀表企業在在借鑒、跟進國外技術、研究生產替代產品的同時,更鼓勵原理創新,加大對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投入。創新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讓產品融入市場。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的高速發展讓世界震驚,但中國制造的質量卻一直是一大詬病。“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國產儀器要真正的突出重圍,突破可靠性這一扼制中國
制造業發展的瓶頸,應用驗證或許是最好的鑰匙。讓市場推動國產科研儀器從創新成果走向市場的“最后一公里”,實現國產儀器由“創新端”向“市場端”的拓展。
行業發展有自己的需要與趨勢,而同質化的出現也是整個行業發展不得不經歷的一個過程。只不過,這個過程的出現,催生了兩個極端,一是低端同質化競爭,二是在行業潮流中尋找未曾被探索過的創新之路。緊跟市場潮流,在幾乎相同的產品方向上找到屬于自己的創新點,把握市場脈搏,確保錢花在了能夠讓客戶喜聞樂見的功能之上。讓創新真正成為國產儀器實現彎道反超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