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在线视频-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综合视频网-亚洲综合色秘密影院秘密影院-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當前位置:全球化工設備網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華北油田“借腦引智”實現巴51斷塊增產

作者: 2018年03月21日 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 瀏覽量:
字號:T | T
在油藏開發過程中,以往的微生物采油技術所使用的微生物多在地層水中進行分離篩選。華北油田通過與北京大學企校合作,“借腦引智”創新思維,選取親油性更強的微生物菌群,將以前不能流動的石油變成能流動

  在油藏開發過程中,以往的微生物采油技術所使用的微生物多在地層水中進行分離篩選。華北油田通過與北京大學企校合作,“借腦引智”創新思維,選取親油性更強的微生物菌群,將以前不能流動的石油變成能流動的石油,有效提高了油藏產量。

  數據顯示,截至3月初,華北油田二連分公司低溫稠油油藏巴51斷塊的巴51-37井、巴51-46井、巴51-49井,通過注入新型微生物菌群,關井恢復生產后4個多月增油近1000噸,為稠油油藏效益開發開辟一條新路徑。

  從問題出發

  找到癥結“開處方”

  華北二連巴51斷塊于2003年投入開發。 經過10余年開發,巴51斷塊目前處于“兩低一高”狀態。為改善油藏開發效果,華北油田技術人員結合油藏地質特點,制定治理方案,相繼開展了二元復合驅、微生物吞吐等措施,但效果不理想。

  是油藏特征分析不到位,還是治理措施不科學?近幾年,技術人員本著問題導向,決定從根源找癥結,提高油藏治理工作成效。

  通過一系列繁雜的分析歸納工作,對比開發基礎資料,地質技術人員發現,在水井開展微弱組合驅先導試驗中,從凝膠注入情況看,一是隨著注入輪次的增加,平均單井凝膠注入量隨之增加;二是隨著注入輪次的增加,凝膠濃度隨之提高。從油井見效情況看,每輪次調驅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見效反應,但總體效果呈下降趨勢。

  在油井開展微生物、二氧化碳、表活劑等吞吐措施,同樣收效不明顯。其中,2006年10月開展3口井微生物吞吐試驗,位于高部位的兩口油井效果較好,但平均單井日增油僅1.5噸,有效期59天。2007年10月共實施二氧化碳吞吐5口井,有3口井見效,單井日增油1.7噸,有效期47天。

  雖然通過多種手段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未能從根本上改善稠油油藏開發效果。由于油水黏度比高,注水止進嚴重,含水上升速度快,巴51斷塊仍處于低速低效開發狀態。從油藏實際生產情況與理論計算結果對比看,表現為較快的含水上升速度,偏離注水開發理論線,反映出注入水沿大孔道推進、注水利用率低的特點。

  技術人員發現,以往的微生物采油技術多注重水相微生物,忽略了油藏油相中的微生物,使用的微生物多分離至水中。華北工程技術研究院三次采油研究室技術人員與專家不斷探索,發現油藏微生物除了分布在水相或油水界面中外,在油藏油相中也有廣泛分布,且由于受原油、芽孢形態等保護作用其對高溫高壓等條件具有一定耐受性,這些微生物親油性更強,在合適條件下更易與原油接觸發揮作用。

  因此,另開新路,找到親油性更好的菌種,激發菌群活力,打開了油藏開發新思路。

  微生物吞吐技術機理示意圖

  以創新解題

  新菌種激發油藏活力

  針對巴51斷塊開發狀況,2016年年底,華北油田決定“借腦引智” 與北京大學合作,通過企校合作,用前沿技術來解決巴51斷塊的開發難題。

  合作中,北京大學專家通過實驗分離篩選的微生物菌群,由多種分離至原油中的功能微生物配伍形成。這些微生物均分離至油相,比常規微生物更具親油性,易于在原油或油水界面中聚集并作用于原油。這些微生物菌群兼具厭氧特性,能夠適應地層中氧含量變化,使其在油藏環境下能夠實現有效繁殖。

  研究中,科研人員利用假單胞菌能夠在缺/厭氧條件下快速生長并釋放大量生物氣體的特點,提高局部地層能量并擴大波及范圍。

  同時,輔以注入激活劑,可使微生物菌群產生更多的生物表活劑,降低油水界面張力,建立微生物菌群調控新方法和新技術,從而達到激活微生物菌群的采油功能。特別是,利用油相中菌株獨特基因編碼方式,能夠形成一種特殊的蛋白酶,可顯著擴大對石油烴的利用范圍,獲得先前所不具有的利用長鏈復雜烷烴的能力。

  配套使用的激活劑由采油功能菌所需的多項離子元素篩選復配而成,能夠有效激活油藏中的內源微生物,通過多種代謝產物的協同作用有效提高了油藏開發效果。

  重實效評價

  全過程跟蹤提效增產

  技術創新是驅動,現場實施來提效。由于寶力格油田巴51斷塊地層滲透率較低,試驗油井的合理選擇成為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的重要一環。

  本著“有潛力、地質條件較好、井網完善”等基本選井原則,在華北油田公司開發事業部的組織下,通過與二連分公司聯合,在對巴51斷塊以往開展微生物吞吐先導試驗效果分析的基礎上,選擇在巴51-37井、巴51-46井、巴51-49井開展試驗。

  在現場實施前,技術人員再次分析油井生產狀態,“個性化”選定微生物菌群,科學調配激活劑的配比及注入劑量。實施時,與二連分公司、天成公司等相關單位緊密合作,全程跟蹤,保質保量地完成好現場實施工作。

  經過多方協同努力,3口井共注入工作液1425立方米。為保證措施實施效果,工程技術研究院和二連分公司技術人員做好數據錄取,研究參數變化。恢復生產后,技術人員每日認真分析數據,目前,3口油井日均增油超過8噸,超過項目預期目標,實現油藏增油增產的目標。

  下一步,華北油田將進一步加大攻關力度,擴大本原菌群的研究篩選力度,提高微生物適應性,為規模推廣這項技術工藝、實現稠油油藏有效開發提供新方法新工藝,實現新成效新突破。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標簽:

分享到: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