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化工儀器網 行業動態】 1945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戰以9000余萬的傷亡,5萬多億美元的經濟損失為代價宣告結束,堪稱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世界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7年后的1952年,英時任英國首相丘吉爾卻又一次“宣戰”,只不過這次被“宣戰”的是霧霾。
1952年12月4日,倫敦上空的冷高壓導致大氣濕度增加,風力微弱,污染物難以擴散,嗆人的濃厚煙霧彌漫全城5天之久,幾天內死亡人數比平時增加了4000人,這就是著名的"倫敦大霧"事件。作為工業革命的發源地,大量的工業和生活煤炭的燃燒,讓“霧都”倫敦成為了“霾都”。時任英國首相的丘吉爾,決定向霧霾“宣戰”。經過六十余年的治理,現如今,倫敦的空氣質量已經大大改善。
對于新中國來說,雖然說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周總理就不時的提出“公害”問題,并提示在我國的國民經濟計劃安排中也要注意這個問題。但這個問題,包括一些領導同志對此都感到很陌生。1972年,在周總理的支持下,我國派團出席聯合國在斯德哥爾摩召開的人類環境會議。次年八月,在周恩來的直接領導下,國務院在北京召開了第一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此次會議之后,從中央到地方相繼建立環境保護機構、環境監測機構和環境科學研究機構,相關法規也逐步出臺。也正是從這時起,一批國外先進的環境監測儀器設備引進國門。中國的環保事業拉開了大幕。
現如今,我國環境監測事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目前,我國已經形成政府環境監測網絡,范圍覆蓋了城市主要水體的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網、重點城市的空氣自動監測站點、酸雨監測點、沙塵暴監測站、污染源監測網等多個領域。同時,我國近岸海域也建成了環境監測網。我國環境監測工作處于快速發展階段,環境在線監測系統還在大規模建設階段,覆蓋面也將繼續擴大。
據統計,在2017年,五千余個環境監測站點遍布全國各省市區縣,大大強化了我國的環境監測網絡。“十二五”以來,我國已經初步形成了滿足大氣環境常規監測需求的技術體系,發展了PM2.5、臭氧和揮發性有機物VOCs等在線監測技術。2016年11月,環保部緊急啟動了組分網的建設,目前,已經建成超級站點70多個。為了加強京津冀及周邊區域重污染天氣的應對,開展大氣污染成因分析和應急措施效果的評估,目前建立的組分網覆蓋北京、天津、石家莊、鄭州、濟南等20個城市。
改革開放拉開了我國儀器儀表行業快速發展的序幕。尤其是“十三五”以來,伴隨著國家相關環保政策的不斷出臺,我國儀器儀表企業緊跟政策紅利,不斷加大在環境監測領域的投入力度,應用范圍和涉及領域也在不斷擴大,對于打破進口儀器的壟斷局面產生了有利的影響。但就實際情況而言,卻依然不容樂觀。根據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日前發布的2017年《中國綠色貿易發展報告》顯示,中國已然成為全球最大的環境產品出口國,但環境產品在技術創新方面的能力依然偏弱。其中,大氣、水、土壤等領域的檢測設備基本依賴進口。進口儀器和國產儀器之間又一次開啟了一場“戰爭”,但在這場戰爭中,國產儀器一改“一窮二白”的面貌,憑借不亞于進口儀器的技術優勢,擁有了與進口儀器“一較高低”的資本和實力。
從周總理主持召開的第一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至今,中國的環保事業不斷進步和發展。在“文化大革命”極左路線的支配下,周恩來總理高瞻遠矚,敲開了中國環保事業的大門,也形成了以新中國第一任國家環境保護局局長曲格平為代表的新中國第一代環保人。
現如今,我國環保事業蒸蒸日上,環境監測儀器也在不斷地推動著我國環保事業的發展,生態環境的監測與治理讓群眾看到了政府治理環境的決心,讓世界看到了中國環保人的執著。這盛世,如您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