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美國帶來了海量廉價天然氣的“頁巖革命”如今又爆發出了第二波“威力”。頁巖油產量的節節攀升正幫助美國一步步趕超沙特、俄羅斯,問鼎全球最大原油生產國之位。
據路透社報道,國際能源署近日預言,最遲到2019年,美國將憑借頁巖油產量的爆發式增長成為世界最大原油生產國。
2月27日,IEA署長法提赫·比羅爾在東京的一個活動現場表示:“美國的頁巖油產量增長十分強勁,增速非??捎^……即便今年無法實現,明年美國肯定將超過俄羅斯成為最大原油生產國。”比羅爾同時強調,根據IEA的預估,未來4至5年內,美國的原油產量將持續攀升,2020年前都不會達到峰值。
事實上,近年來,受頁巖油產量不斷增長帶動,美國的原油產量節節攀升。
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最新發布的短期能源展望報告,預計今年美國的原油日產量將保持在1060萬桶的平均水平。而早在去年11月,EIA的數據就顯示美國當月原油日產量已逼近1004萬桶,僅略低于1970年同期創下的紀錄,這也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首次。這兩個數字都已經超過了沙特當前接近1000萬桶的原油日產量。
與此同時,EIA的數據還顯示,今年2月的前三周,美國原油日產量均突破1000萬桶。EIA預計,到今年年底,美國的原油日產量平均將達到1120萬桶。而這又將超過俄羅斯目前接近1100萬桶的原油日產量。
隨著產量水漲船高的是美國的原油出口量。美國官方統計數據顯示,僅去年11月,美國港口的原油出貨量就已經從2013年的10萬桶/天,增長至153萬桶/天。而據路透社報道,美國出產的原油如今已經源源不斷地輸往世界各地,出口目的地甚至包括了傳統產油之地中東,在亞洲市場還搶占了不少原屬于歐佩克和俄羅斯的份額。
在產量、出口量雙雙攀升的同時,美國的原油凈進口量則在不斷下降。彭博社的數據顯示,2006年,美國每天的石油凈進口量均超過1200萬桶;而根據路透社最新匯編的數據,今年2月下旬,美國的原油凈進口量已經降至498萬桶/天,是自2001年EIA有記錄以來的最低值。EIA今年初曾預計,照此趨勢,美國很有可能在2029年成為石油凈出口國。
《金融時報》撰文指出,美國原油產量的不斷增長主要是受頁巖油產量飆升的推動,這不僅將把美國推上全球最大原油生產國之位,甚至將撼動整個石油市場并改變能源地緣政治格局。
IEA認為,美國原油產量、出口量雙雙“爆發”主要是受歐佩克聯手俄羅斯削減產量、拉升油價影響。油價網也撰文指出,自歐佩克聯手俄羅斯等主要產油國共同削減產量以來,國際油價不斷回暖,提升了美國原油生產的積極性。IEA甚至警告稱,以美國為首的非歐佩克產油國供應量的增長,很可能會導致全球油市再度出現更嚴重的供過于求。
不過,面對美國頁巖油的“步步緊逼”,歐佩克及其盟友似乎并不緊張,仍在有條不紊地實施原來設定的減產措施。
據合眾國際社報道,歐佩克強調將繼續“不惜一切代價”來平衡石油市場,并將把減產堅持到今年年底。沙特能源部長法利赫2月末表示,“要到2019年的某個時候”才會開始考慮放松減產。“具體時間和方式我們目前還不清楚。”法利赫說,“我希望,歐佩克和非歐佩克產油國能夠在有效的市場監管下成立一個永久的‘超級集團’,從而能夠在應對市場狀況時快速做出決策。”
據悉,歐佩克與其非歐佩克伙伴將于今年6月重審減產協議,并對油市恢復平衡的進展做出評估。
油價網認為,隨著美國原油增產削弱了歐佩克減產的效果,歐佩克及其盟友或將開始考慮是否繼續減產,以及是否應該開始捍衛自己的市場份額。
行業咨詢機構IHS Markit副董事長丹尼爾·耶金表示:“全球石油市場正在發生改變。曾經有幾十年的時間,市場考慮的主要問題是美國石油進口量增長的速度會有多快。但現在,新的格局正在浮現。”
另外,比羅爾也指出,事實上,石油產量增長強勁的還不僅是美國。“加拿大的油砂油、巴西的海上鹽下層項目,也將是今后拉升全球石油產量的兩個主力。”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