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化工儀器網 名企動態】2018年3月5日,證監會公布了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首發上市申請審核通過的結果,從提交材料到過會一共歷時了36天,刷新了A股最快過會紀錄。那么,對于儀器儀表行業來說,我們又能從中又看出什么呢?
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富士康)是全球領先的通信網絡設備、云服務設備、精密工具及工業機器人專業設計制造服務商。公司一直致力提供以自動化、網絡化、平臺化、大數據為基礎的科技服務綜合解決方案,并以此為基礎構建“先進制造+工業互聯網” 新生態。從著名的勞動密集型企業發展到今天的A股上市企業,富士康做了很多。
加大研發投入 推動技術的革新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原本富士康只是負責其他企業如蘋果等的設備加工,后來,富士康也推出了自己的產品。多年來,富士康在技術的投入不斷增加,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公司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75%、2.01%和2.24%,現在公司已建立起完整的核心技術體系,并成為核心競爭優勢之一。
對于儀器儀表行業來說,技術的研發必不可少,這是企業成長過程中最深厚的根基。面對外國大企業龐大的市場份額,儀器儀表企業要重視研發投入,堅持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
搭上政策的快車 緊跟時代潮流
在技術的不斷推動下,富士康已經將業務領域擴展至工業互聯網生態圈中的云網層和平臺層,公司自主研發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通過了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組織的評估認證,還參與撰寫了《工業互聯網平臺白皮書》和推動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及標準制定。
此次富士康上市招股說明書中也提到要面對工業互聯網平臺構建、云計算及高效能運算平臺、高效運算數據中心、通信網絡及云服務設備、 5G 及物聯網互聯互通解決方案、智能制造新技術研發應用、智能制造產業升級、智能制造產能八個部分進行募集。
在我國,政策一直都在支持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四新”和生物科技、云計算、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等四個行業“獨角獸”的發展。有多名經濟學家透露,監管層已經對生物科技、云計算、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等四個行業的“獨角獸”企業進行“即報即審”,開啟快速上市通道。就在3月5日公布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明確指出,支持優質創新型企業上市融資。作為工業互聯網純正標的富士康登陸A股,為政策的順利實施樹立了標桿。
對于儀器儀表企業來說,不能一味的蠻干,而是要面向潮流發展趨勢,注意市場需求和政府發布的各項政策。面對如今生物科技、云計算、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等四個行業的飛速發展,要緊跟潮流,抓住機遇,乘上政策的快車,從而實現質的飛躍。
注重自身修養 形成良好的客戶關系
最后要提到的是,富士康股份一直以來都擁有著豐富的客戶資源及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關系,這也為業績的穩健增長奠定了基礎。在富士康與客戶長期合作的過程中,甚至還有不少的客戶轉而投入富士康,轉變成了公司的股東。而其中正是基于合作過程的知根知底,從而使合作者變為投資者。
正是基于良好的客戶關系,富士康的年度營業收入在不斷的增長。2015年、2016年及2017年富士康營業收入為2728億元、2727億元和3545億元;凈利潤為143.5億元、143.7億元和158.7億元;綜合毛利率分別為 10.50%、 10.65%和 10.14%。
客戶在某種程度上與儀器儀表公司的前途和發展有著性命攸關的關系,只有不斷重視公司自身的修養,才能得到客戶的認可,也才有可能達成進一步的合作關系。
編輯點評
在股民心里,富士康過會是意料之中的事。從上報招股書到昨天成功過會,富士康僅用36天,這種如同百米沖刺一般的IPO速度,讓市場驚嘆。在近期新經濟“獨角獸”將加速在A股上市的熱烈氛圍中,富士康或許只是一個開端。
(原標題:富士康A股上市36天就過會!儀器儀表行業能從中學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