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儀表網 儀表產業】汞(水銀)及其化合物廣泛應用于化工、儀器儀表、電池、照明、醫療器械等領域。但汞釋放到環境后將長期存在,能夠通過大氣長距離傳輸,經生物累積可對人體健康和環境造成顯著不利影響。
2017年8月16日,《關于汞的水俁公約》對我國正式生效。我國將采取多種措施,為應對和妥善解決汞污染問題做出更多努力。
我國是汞排放大國,在全球汞循環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國在大氣汞領域的研究相對滯后,無法為履行國際汞公約和開展汞污染防控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撐。
近日,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馮新斌主持的973計劃項目“我國汞污染特征、環境過程及減排技術原理”建立了新一代自然源汞排放估算模型,獲得了高精度的中國自然源汞排放清單。
除了對大氣汞的質量平衡進行研究,針對汞的監測,國內外企業已研發出多種用于汞元測定的分析檢測方法和儀器。2014年,雪迪龍自主研制固定污染源廢氣中氣態汞排放連續自動監測系統設備,開辟該類產品國產化先河;2016年,海光科技自主研發液相色譜原子熒光聯用儀,用于汞污染監測;2017年,聚光科技成功研發煙氣汞在線監測系統等等。
隨著國家對汞治理的重視,國內汞檢測行業將迎來重大發展機遇,新技術、新檢測儀器需求大量涌現,汞監測市場將呈現出新的業態。
(資料來源:新華社,科技部,北極星環保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