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儀表網 儀表產業】“沒有高技能人才,就沒有‘大國工匠’,就支撐不起高質量發展展。”在2018年全國兩會上,來自傳統產業一線的全國人大代表如此表示。
近年來,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和政策的支持,我國儀器儀表產業不斷取得新的成績。2017年儀器儀表
制造業實現利潤總額869.1億元,同比增長16.8%;2017年1-11月儀器儀表行業利潤總額凈增132.23億元等等,與此同時更多的儀器儀表走向國際市場,參與國際競爭,但是,面臨的問題也十分突出,比如產品質量不高、可靠性與穩定性差、高端儀器儀表嚴重依賴進口等。
另一方面,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市場需求的變化,儀器儀表開始朝著智能化、微型化方向發展,儀器儀表人才開始面臨結構性過剩與短缺并存的問題,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嚴重短缺。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中國制造站在了時代的風口浪尖。“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建設制造強國,與歐美大國搶占未來制造業高地,關鍵要有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制造業人才隊伍。”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委員、大連海事大學校長孫玉清一針見血。對儀器儀表行業而言,要想打造高端高質量儀器儀表,培養高技能人才必不可少。
目前我國制造業人才培養規模位居世界前列,但是尚不能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需求。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技能勞動者超過1.65億人,占就業人員總量的21.3%,但其中高技能人才只有4791萬人,占就業人員總量的6.2%。從數據可以看出,高技能人才無論總量還是比例,均與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出的要求有相當大的差距。
在儀器儀表產業高質量發展中,高技能人才在深化供給側改革、加快產業優化升級、推動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儀器儀表產業要實現高端高質量發展,必須要有人才支撐,特別是高技能人才的支撐。
2017年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以及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發布《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加快推進我國的人才結構適應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重大變革;今年1月23日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的意見》提出,要堅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方針,發揮政府、企業、社會協同作用,完善技術工人培養、評價、使用、激勵、保障等措施,實現技高者多得、多勞者多得,增強技術工人職業榮譽感、自豪感、獲得感,激發技術工人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當前,“中國制造”正在走向“優質制造”“精品制造”,需要大批工匠之才。隨著國家度高技能人才培養的重視,儀器儀表高技能人才短缺的問題一定會得到改觀,助力我國儀器儀表行業走向高端、高質量發展之路。
(資料來源:中國經濟網,人民日報,人社部,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