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國國電集團與神華集團合并重組為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成為能源領域的大事件。
3月2日,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能源投資集團董事、總經理、黨組副書記凌文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談及此事時掩飾不住內心喜悅。
凌文說,重組不僅是中央的要求,企業自身也愿意去實施,“我們跟國電重組以后確實發展很好。”凌文表示,中央提倡的國有資產戰略性重組是未來發展的大方向,這也將促進煤電一體化發展。
在談及煤電一體化發展時,凌文直言需要公正客觀看待煤炭這種能源,對煤炭產業的態度要做到公平,“定義清潔能源時,不應該只看出身,而是要看排放。”
主體能源地位難以撼動
在能源結構轉型過程中,“去煤化”、“革煤炭的命”、“煤炭終結論”等觀點層出不窮。
凌文表示,不應盲目地說煤不好。實際上,煤炭是一個好東西,只是此前人類對它的利用問題沒有解決好。我國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不會改變。所以有責任把煤炭這篇文章做好。
煤炭工業“十三五”規劃和相關文件顯示,到2020年,我國能源消費預計50億噸標煤,煤炭消費預計41億噸,約占比58%。國內外權威機構預測未來中國煤炭能源消費比例表明:2030年為45%、2050年約40%。可見,相當長一段時期內,煤炭作為主體能源的地位難以撼動。
凌文表示,煤炭有問題我們可以解決問題,比如安全方面,我國現有的水平目前已經非常接近國際水平;而清潔方面,應該拿指標說話,而不是論出身。目前我國煤炭生產的安全水平以及電煤的超低排放技術已經非常先進,無論是電煤、鍋爐煤還是散煤,都有清潔利用的解決方案。
在電煤方面,凌文表示,“我們雖然燒的是煤,但是其排放水平已經達到了天然氣的排放水平,污染物排放甚至更少。”
環保部和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發布的《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中規定的燃氣機組排放標準限值為煙塵5mg/m3、二氧化硫35mg/m3、氮氧化物50mg/m3。
對此,凌文表示,煙塵方面,目前中國已有70%的燃煤電廠達到5mg/m3這一排放標準,根據要求,2020年將全部達到標準。
而國家能源集團在該項排放控制上更是走在了前列。據凌文介紹,國家能源集團煙塵排放已經做到低于5mg/m3,未來排放將降到1mg/m3,也就是僅為天然氣污染物排放的1/5。
在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排放方面,凌文說:“實際上我國現在絕大多數電廠二氧化硫的排放已經低于35mg/m3,未來的目標是10mg/m3。而氮氧化物的排放,我國現在基本上能做到50mg/m3之內,我們要求國家能源集團所屬電廠未來要做到20mg/m3以內,比國家標準還低。”
仍具價格優勢
在凌文看來,燃煤電廠除超低排放技術先進外,發電也具有價格優勢。
“燃煤電廠賣給電網的電價基本上是0.35元一度,就算加上超低排放技術,增加1分錢成本,也就是說煤電0.36元就可以賣給電網。”凌文表示,燃氣發電干凈,老百姓愿意用,但如果燃煤發電能夠比天然氣還干凈,且價格還便宜,則更具備發展優勢。
此外,在工業鍋爐方面,凌文表示,現在對建筑、化工、冶金、小窯爐等工業鍋爐,也有很好的超低排放的技術解決辦法,國家正在大力推進。
備受關注的民用煤方面,凌文則指出,目前有潔凈煤技術,即煤炭經過加工,能夠將煤中的硫、氮氧化物先提取出來,然后將處理后的煤炭配合潔凈爐具供百姓燃燒,這樣不會排放出致霾物質。
“所以我想說,現在我們在技術上,無論是電煤、鍋爐煤,還是散煤都有污染防治解決方案,我們國家又貧油少氣、相對富煤,有這么多煤炭資源為什么不利用呢?”凌文強調說,煤電未來仍具發展空間。
2016年,國務院印發了《“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部署了6項重大科技項目及9項重大工程。煤炭清潔高效利用位列9項重大工程之一。
規劃要求加快煤炭綠色開發、煤炭高效發電、煤炭清潔轉化、煤炭污染控制、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核心關鍵技術研發,示范推廣一批先進適用技術,燃煤發電及超低排放技術實現整體領先,現代煤化工和多聯產技術實現重大突破。
凌文透露說,該項工程由國家能源投資集團牽頭,把產學研用各個環節都集中起來進行攻關,發揮制度優勢。“我本人就是這個項目的總負責人。”凌文表示,承擔這樣一個項目,是要到2030年,推進全世界的煤炭清潔高效可持續利用。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