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節剛過,加油站行業就有一股硝煙的味道。
記者了解到,中化石油從元旦后就已經開始對山東和福建的民營加油站調研,春節后將陸續在其它省份展開,欲通過加盟民營加油站的方式來謀求零售端的轉型。
1月初,BP宣布與東明石化聯手,共同發展成品油零售業務。而去年,BP已經在山東濟南成立獨資公司來經營加油站有關業務。
同時,去年,山東煉化能源集團和浙江石油集團相繼成立,可謂有備而來。
國資、民資和外資都在摩拳擦掌,加油站行業有望迎來一場混戰,新一輪跑馬圈地即將開啟。
國資不斷擴張
“2018年元旦以來,中化石油抽調全國各省份負責零售終端拓展的工作人員,分赴山東及福建兩省展開對各縣市包括中石化、中石油等國營油企及眾多民營加油站的全面調研。”據某省中化石油負責加油站收購人員透露,重點是針對民營加油站,對其站點位置、經營狀況以及是否有合作意向等多方面進行了解,并以山東、福建為試點開展民營加油站的合作加盟,春節后將在全國其它省份逐步展開。
據了解,本輪中化石油掀起的針對民營加油站的合作,不收購、不租賃,只采取加盟形勢,即所謂的“他有我營”,即統一采用中化石油的招牌、管理理念、運營方式,統一供油等。按照計劃,中化石油2018年擬在山東建立起3000座的合作加盟站點,其中一季度試點為80座。
卓創資訊分析師王能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中化石油此番動作是其零售終端尋求轉型的一種方式,零售終端有上市打算。
據卓創資訊了解,中化石油目前對外宣稱700座加油站,但實際最多有500座,這500座基本都是全資控制的,其它的都是和道達爾的合資加油站,加盟的不包含在內。而這500座中,僅福建省就有150座,占據近1/3,內陸更少,山東僅有三十幾個。
王能認為,中化石油首批加盟試點省份選擇福建跟山東,一是看中其在福建有相對較多的自有油站,有一定的客戶群體,市場接受度相對較好;二是看中山東省6000余座的民營加油站數量,有較大的可操作空間。
民資摩拳擦掌
不過,在上述某省中化石油零售終端市場開發負責人看來,中化石油想在山東建立3000座加盟油站,實在是有點兒天方夜譚。
山東作為民營加油站的主要集中地,已經被不少資本相中。
去年9月份,由東明石化牽頭,并聯合另外15家地煉企業成立了山東煉化能源集團。
根據規劃,山東煉化能源集團計劃3年內在全省建立2000家左右加油站,5年內達到6000家左右。
近日,山東煉化能源集團總裁張留成表示,未來5年左右時間,投資1000億元,整合形成年8000萬噸原油加工能力,實現5000億元銷售收入、1000億元利稅規模。
為了提高在行業內的話語權,可以預見的是,山東煉化能源集團未來肯定會對省內的加油站進行整合。
除了山東煉化能源集團,還有另外一家由民資成立的能源集團正在崛起。
2017年9月16日,浙江省率先牽頭成立了浙江石油集團,該集團注冊資本高達110億元,其中浙江能源集團持股60%,另外40%股權持有者為榮盛石化、巨化集團等出資設立的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后者正在浙江舟山投資建設4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
可以肯定的是,這兩大民資能源集團來勢洶洶,未來勢必在煉化和加油站領域奪得一席之地。
外資加入混戰
與此同時,東明石化還通過與外資強強聯合的方式來進行擴張。
1月初,BP與東明石化宣布簽署合資公司協議,雙方將在山東、河南以及河北開展高端品牌成品油零售和便利店業務。
經相關監管機構批準后,合資公司預計于2018年開始運營,并計劃在10年內將加油站網絡發展至500家。BP擁有合資公司49%的股份,東明石化擁有51%。
據了解,BP已經在中國通過合資的方式運營740多家加油站。此協議是BP關注增長戰略的一部分,將使BP通過新的或者現有的合作伙伴關系繼續擴展在中國的零售業務,并為中國客戶提供領先的服務。
實際上,早在去年9月7日,BP就在山東濟南成立了碧辟石油有限公司,注冊資本金720萬美元,全資股東為境外倫敦的BP環球投資有限公司,公司經營范圍為投資建設、經營加油站及相關便利店業務。
2016年,殼牌石油就已在浙江成立浙江殼牌燃油有限公司,將主要經營加油站業務,以獨資或合資的方式在省內投資加油站。
卓創資訊分析師胡慧春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面對日趨開放且需求潛力巨大的成品油市場,越來越吸引外資的關注,目前BP和殼牌兩大石油巨頭已經成立獨資公司,預計未來可能會有越來越多的外資進入中國成品油零售市場成立獨資公司。
加油站開啟新一輪跑馬圈地
不論是中化石油、東明石化還是BP,在加油站行業擴張的野心可能只是剛剛開始。
而目前占據優勢的中石油和中石化,也感受到了來自各方力量的威脅。
王能表示,先不論中化石油此舉成果如何,后期成品油市場競爭的關鍵還是要依賴零售,各方資本逐鹿民營加油站市場也已并不新鮮。尤其,目前石油上游資源過剩導致石油產業鏈利潤下移、成品油行業的管控和新零售的發展,正在回推油品零售行業的利潤。
從數據上來看,去年以來,成品油零售利潤不斷創新高,這也是各路資本蜂擁進入加油站行業,搶占地盤的主要原因。
據卓創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2017年,主營92#汽油年均利潤均在1600元/噸以上,柴油年均利潤均超過800元/噸;而以山東地煉資源為油源的民營加油站,若按照零售最高價銷售,其汽油毛利均在2600元/噸上方,柴油毛利2016年高達800元/噸上方,2017年均利潤則超過1300元/噸。雖個別月份受資源供應等因素影響,出現批零倒掛而導致柴油出現虧損,但幅度較小且發生的概率更低。
王能指出,未來較長時間,油品零售終端會保持相當長時間的高盈利。這也是中化石油此番大動作的根本原因所在。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不排除中國加油站行業迎來新一輪的跑馬圈地。
隨著國資、民資和外資的集體發力,以兩桶油為首的壟斷地位愈發不穩固,也會千方百計的在加油站業務上擴張,一場加油站行業的爭奪戰一觸即發。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