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化工儀器網 行業動態】近日,因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3》的熱播,章丘鐵鍋迅速走紅,成為網上的熱銷產品,一度出現“洛陽紙貴,章丘無鍋”的局面。
章丘鐵鍋因《舌尖上的中國3》的播出迅速爆紅。據報道,目前已有數十萬口鍋的訂單洶涌而來,其中還有一半訂單來自海外。然而,在海量訂單面前,章丘鐵鍋傳承人為了維護品牌的純真性和鐵鍋質量,不僅一單未接還下架了所有電商平臺鐵鍋商品并關閉了網店。
據了解,章丘鐵鍋制作技藝十分復雜,需要歷經十二道工序,過十八遍火,一千度高溫錘煉,經受三萬六千次鍛打,直到鍋如明鏡才算完成,產量十分有限。但在巨大的利益面前,章丘鐵鍋傳承人并沒有選擇改變制作工藝,減少生產流程和環節,實行機械化生產來滿足客戶需求。
為了維護品牌的純真性和產品質量,章丘鐵鍋傳承人選擇繼續用傳統工藝進行實錘慢打,一門心思把產品做好。因為誰能提供高品質的產品,誰就能贏得市場。尤其是產品知名度和消費能力上去了,產品質量、性能和用戶體驗,就變得更加重要。
縱觀我國儀器儀表行業,亦需要章丘鐵鍋傳承人不功利、不浮躁,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我國已步入儀器儀表生產大國行列,但存在的問題仍十分明顯,核心技術缺失、產品質量不穩定等因素都是成為我國儀器儀表產業“大而不強”的制約因素。
長期以來,進口儀器占據著我國主要市場,分布在國家、省市級實驗室以及科研院所中。哪怕是功能、參數幾乎相同的儀器,即使價格高出國產儀器50%,仍成為政府和一些科研院所的首選。
如何樹立國產品牌,研發生產高質量、高可靠性、高穩定性的儀器儀表產品仍是擺在我國儀器儀表企業面前的一個現實問題。
當前,我國正在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邁進,對制造企業的生存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儀器儀表
制造業而言,要實現企業的良性發展,提高產品質量是前提條件,而要確保產品質量過關,又離不開嚴謹較真的匠人和獨具匠心的匠人精神。章丘鐵鍋傳承人不功利、不浮躁,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態度和追求,深刻詮釋了傳統技藝背后的的“工匠精神”。
2016年“工匠精神”被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引起社會輿論的強烈反響和討論;2017年國務院發文將每年5月10日設立為“中國品牌日”,強化中國設計、中國創造,凝聚中國力量,發展自主
知識產權的品牌。儀器儀表企業應放慢腳步、靜心沉潛、著力提升產品質量,樹立品牌影響力,助力“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跨越。
編輯點評
《舌尖3》后,章丘鐵鍋一炮而紅!這種千錘百煉敲打出來的鐵鍋一下子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上,然而章丘人民致力傳承民族工藝,不為私利而動搖,這正是當今我國儀器儀表行業所缺乏的工匠精神。
(原標題:洛陽紙貴,章丘無鍋 儀器儀表行業應從中學習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