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病,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職業病種類很多,在生產勞動中,要根據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職業病防治工作事關勞動者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每一名員工的身心健康關系到公司團隊的素質建設,關系到公司發展的動力源泉。
興發精益生產二期第十講《淺談職業病知識》由“6S、可視化”管理小組安全辦鄺偉彬于廠區辦公樓二樓培訓室展開,三水分公司的劉允棠總經理、廖佩坤副總經理、冼明偉副總經理、各部門部長、班長以及相關人員參加了本次培訓課程。課程主要從常見職業病防治知識、職業病防治的相關法規、常見工業急性中毒毒物、典型案例等四個模塊展開。
什么是職業病?
職業病是指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等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職業病包括的范圍非常廣泛,我國法律規定的職業病共分10大類132種。
什么是職業病危害?
是指勞動者在從事職業活動中,由于接觸生產性粉塵、有害化學物質、物理因素、放射性物質而對勞動者身體健康所造成的傷害。
什么是急性中毒?
急性中毒是指毒物短時間內經皮膚、粘膜、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徑進入人體,使機體受損并發生器官功能障礙。急性中毒起病急驟,癥狀嚴重,病情變化迅速,不及時治療常危及生命,必須盡快作出診斷與急救處理。
常見的急性化學物中毒有哪些?
金屬中毒:鉛中毒、汞中毒、鎘中毒;
非金屬元素及其化合物中毒:磷中毒、急性氨中毒、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急性硫化氫中毒;
有機化合物中毒:苯中毒、急性甲苯中毒、急性二氯乙烷中毒、急性有機氟中毒。
培訓中指出,現今職業病種類繁多,但只要做好預防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就能減少職業病發生的概率。主講人也用現實的例子給大家敲響警鐘,一單單的職業病危害案例讓我們意識到,企業無論是在招收員工時還是在日常生產過程中都必須對員工進行相應的職業健康檢查,嚴格做好職工的職業健康防護工作,提高防治意識勢在必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第一章總則第三條款中指出,職業病防治工作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
職業病的預防
發生職業病,一方面與生產環境中生產性有害因素的濃度或強度有關,另一方面又與工人的健康狀況有關。而生產性有害因素的濃度或強度又與許多因素有關。例如,與生產工藝流程、有無治理措施、個人防護用品的使用等有關。
因此,只要重視職業病的防治工作,采取綜合性措施,控制和消除生產有害因素,可以從源頭進行預防。
常見職業病的防治措施與個人防護要點
(1)生產性粉塵。
個人防護用品包括:防塵口罩、防塵服裝(包括衣服、帽子、套袖、手套),在某些情況下為了防止粉塵污染眼睛,還需佩戴防塵眼鏡。防塵口罩的選擇是個人防護的重點,一般情況下應選擇機械過濾防塵口罩(也就是大家常說的“豬鼻子”口罩或N95類防塵口罩)。對粉塵濃度很大的工作場所,要選用通風防塵口罩,穿連體工作服。
(2)生產性毒物。
個人防護用品包括:防護服裝(包括工作服、手套、長靴、眼鏡)、防毒口罩或防毒面具、防護油膏。根據生產環境的不同選用相應質地、樣式的防護服裝,比如強酸、強堿等腐蝕性作業應選用耐酸耐堿的工作服及防護手套。有毒物質若呈粉塵、煙、霧形態時,應選用機械過濾式防毒口罩,若呈氣體、蒸汽形態,則必須選用化學過濾式防毒口罩或防毒面具。
(3)高溫。
現場控制:各處熱源要安排在主導風向的下風處,對熱源要采取隔絕措施;加強通風降溫,車間應設進氣口和開側窗,利用空氣對流進行通風降溫,如自然通風不能滿足降溫要求時可采用機械通風措施;
個人保健:提供員工含鹽飲料,以補充大量出汗而損失的水分和鹽分;根據高溫作業的特點配給工人防熱服及其他防護用品。
(4)生產性噪聲。
個人防護用品常用的有耳塞、耳罩和耳帽,最常用的是硅膠、泡沫耳塞。
多吃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魚類、肉類、蛋類、禽類,豆類(黃豆、綠豆、紅豆)或豆制品和富含維生素C 的水果,如柑、橙、草莓、獼猴桃和新鮮蔬菜等。
常言道:“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員工是生產力的主力軍,健康情況不容忽視。當前職業病防治還面臨諸多問題和挑戰,新的職業病危害因素還在不斷出現,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一切從源頭抓起!為進一步普及職業病防治知識,提高勞動者自我防護意識和能力,讓自己的身體健康得到保障,我們需要關注它和了解它,我們只要職業,不要病。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