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企業管理涉及企業經營戰略、經營目標、組織與文化、制造資源、資金與成本、技術與產品開發、生產計劃與控制等各方面。管理模式是決定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條件,不同管理模式會導致不同的結果,甚至從根本上改變企業的基本戰略定位和商業模式。先進的企業管理模式是實現企業目標的基礎和保證。
興發精益生產二期第十一講《企業管理模式》于廠區辦公樓二樓培訓室展開,由精益項目組馮樂平老師主講,三水分公司的劉允棠總經理、廖佩坤副總經理、冼明偉副總經理、各部門部長、班長以及相關人員參加了本次培訓課程。
企業管理模式是什么
指企業為實現其經營目標組織資源、經營生產活動的基本框架和方式。典型的現代企業管理方法與模式有:企業資源計劃(ERP)、準時生產(JIT)、精益生產(Lean Production)等,管理模式有人情化(親情、友情、溫情)管理、制度化管理、企業文化管理(人本管理)。
馮老師通過介紹現在各種企業管理模式,主要圍繞著人情化管理(人治),制度化管理(法治),企業文化管理(心治)三大方面進行敘述。并說道:今天的市場已不是“個人英雄時代”,而是抱團打天下的“團隊英雄時代”,因此,需要根據時代的變化改變企業管理模式,在人情化管理的基礎上,建立工作標準,強化流程式的橫向管理,形成部門之間、崗位之間、流程的前后環節之間的相互制約的管理關系,避免人情化管理的不足,實施有效管理。
制度管理(法治)
強調權力的縱向與橫向進行平衡分配。就是將企業的具體事務從領導的權力中分離出來,用流程化的方式進行標準化的管理。讓流程中的非領導者用流程把事管起來,通過他們之間反復的相互制約,彼此培養按流程做事的習慣。因此,必須用流程賦予那些“員”字輩的管理者以管事的權力。核心是用流程將平行部門、相鄰崗位、前后工序之間形成相互制約、互相控制的橫向管理關系。
企業管理必須平衡人情和制度。因為人情管理和制度管理從本質上說并無優劣,全因企業管理的具體情況而定。在企業管理過程中,制度不能隨便破壞,但可以進行人性化變通。情為連接,是企業經營必要的柔順機制,人情管理在人心的管控中是能彌補制度管理之不足的,幫助公司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圍,提高工作效率。
企業文化管理(心治)
企業管理第一要有制度,第二要加上人情因素,二者應該是相互支持、相互促進的。人情和制度在企業管理中必須雙管齊下,管理沒有最好的,只有最適應的,根據企業文化和規模的不同,人情和制度各有側重。用非強制性的溝通,對人心的掌握,解決沒權管的問題,由內向外減壓,實現凝聚力的加強。
有人說,沒有管理的管理是最高的管理水平,這實際上是依靠企業文化的力量。企業文化管理的作用是一種軟約束,讓人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影響而發揮作用。最后馮老師也總結出,管人和管事需要不同的模式,管人需要人情,管事則需要流程(即制度),把人和事分開來管:讓領導來管人,流程來管事,真正做到人事分離,分工互補,那么就能提升領導凝聚力和組織控制力,才能形成理想的企業管理控制系統,實現企業的持續發展。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