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垃圾對生態系統的危害越來越受到重視。美國《科學》雜志刊登的一項新研究發現,由于容易攜帶細菌等微生物,海洋中的塑料垃圾會大幅增加珊瑚的患病風險。
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對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緬甸和泰國等地的159個珊瑚礁展開研究,檢查了約12.5萬個珊瑚的組織損傷和病灶。結果發現,當珊瑚遇到塑料垃圾時,患病風險會從4%驟增至89%。
塑料是微生物的理想寄居場所,這些微生物接觸珊瑚后,很容易引發疾病導致珊瑚死亡。領導這項研究的美國康奈爾大學研究人員喬利婭·蘭姆說,在全球范圍內極具破壞性的珊瑚白色綜合征就與此有關。
白色綜合征是一種在珊瑚之間傳播的傳染病,染病珊瑚會逐漸變白,死亡率很高。澳大利亞大堡礁、日本沖繩等海域的珊瑚都曾大面積染病。
研究人員估計,亞太地區珊瑚礁上的塑料垃圾數量約為111億個,并且這一數字還將會增長。
海洋塑料垃圾的危害已經引起廣泛關注。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于去年2月宣布發起清潔海洋運動,向海洋垃圾宣戰。該機構指出,過量使用的一次性塑料制品等是海洋垃圾主要來源。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