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現有1600多個繭站,4千多臺蠶繭干燥設備,其中絕大多數是方形干燥室,以輻射為主要傳熱方式,升溫降溫困難,繭質差,且勞動強度大,急需改進。近年來,正在試行的外爐干燥室雖可以解決熱輻射問題,但仍然不易解決溫濕度的合理分布問題,干燥機自然是比較先進的設備,但投資大,對管理使用,維修技術要求較高,短期內還難以普遍推廣,為此,我們研制了CZ89-240型環形蠶繭干燥室,經過實測和中試證明,該設備兼有前述幾種設備的優點,且具有相當好的經濟效益,已于1988年獲得國家專利(專利號為88020151.4)。
1主要結構及熱力技術參教
1.1主要結構
如圖1所示,它由給熱系統(燃燒室及主副換熱器),送風系統(風機及管網系統)及容繭系統(繭架及外徑Ф8000,內徑Ф3400,高H2700的環形干燥室)等組成。燃燒室與主換熱器設計為一體,原煤經燃燒后將熱量傳給熱交換器,煙氣出主換熱器后進入煙氣余熱交換器(副換熱器),最后由一引風機排入大氣。冷空氣由風機送入副、主換熱器加熱成熱空氣后直接進入環形干燥室各段。其中,副換熱器負責低溫段的供熱,主換熱器則負責高、中溫段。環形干燥室內共裝14個繭架,繭架與轉盤固定,轉盤下裝滾子并在單環形軌道上作圓周運動,進出繭形式為間斷進出。
1.2熱力技術參數
1.2.1熱交換器為組合式,熱空氣輸出量為2800-3200m3/h,風溫達180-200℃;
1.2.2主副換熱器的熱效力分別為71.3%和34.8%,干燥效力為26.2%;
1.2.3干燥至半干能耗0.14kg標煤/kg(鮮繭),其中,電耗為0.01,煤耗為0.13。
2干燥工藝
該設備工艾配制和掌握比較容易。表1為設計工藝條件,圖2則為干燥溫度的實測值。由表1和圖2可知,溫度實測值接近設計值,測定初干,結果各排濕口濕度均在10%左右,與方形干燥室(相對濕度約15-25%)相比好得多。因此干燥工藝較為合理。
3性能分析
3.1結構特點
圓環形干燥室是本設備結構新穎的主要標志,屬國內首創。其特點是結構緊湊,占地面積少;由于繭車固定在圓形底盤上,故單軌運轉可靠。
3.2給熱裝置
首次使用板、管組合式結構,且熱交換器布置在干燥室外,運行維修方便。利用繭架兩端的擋風板和擋風墻垛,可以構成獨立調溫調濕的高中低三溫段。這就兼有了干燥機中分溫區的優點。
3.3工藝合理、繭質好
主要表現在高溫段能達到115℃以下,低溫段特別是干燥快結束時溫度能降到90℃,符合干燥工藝的要求。因此,繭質好(參見表2),適干率也高。
3.4經濟效益好
干燥能力提高;解舒率、出絲率和適干率提高;煤耗降低。據榮縣雙石繭站、滬縣昆戶絲廠繭站等使用單位提供的數據表明,每年可增加上萬元收入。
該設備在第四屆全國發明展覽會上獲銅牌獎,在90年首屆四川省專利技木(產品)匯報交易會上獲銀獎,并已轉讓100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