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儀表網 儀表產業】隨著“水十條”、“河長制”以及《水污染防治法》等政策的出臺,水環境監測治理將成為“十三五”環保工作的重點,水質監測行業迎來了新一輪快速發展。
水質監測行業的發展,帶動了水質監測技術的進步。近年來,水質自動監測技術在水質監測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各省市在水質自動監測站的建設中也取得了較大的進展。
福建泉州為小流域安裝水質自動監測站 每天檢測水質
福建泉州投資240萬元,在梧垵溪、梧桐溪、壩頭溪等3條流域率先試點安裝了8套水質自動監測系統,每天都對流域水質進行4次檢測。下一階段將對21條流域進行全覆蓋,全面掌握全市流域水質的變化情況,為科學制定生態流域綜合治理提供監測數據。
浙江樂清投資200萬元建10個市級水質自動監測站
2017年浙江省樂清市將投入200余萬元建設10個溫州市級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站。規定站點以內河縣控以上斷面和其他重要斷面,將覆蓋樂成、柳市、虹橋等10個鎮街開展高錳酸鹽指數(CODMn)、總磷、氨氮等8個監測項目的自動監測。
湖南資興東江湖實現水質24小時不間斷自動監測
2017年,湖南資興市在東江湖的頭山、羊興等地設立了水質自動監測站,對東江湖一級飲用水源保護區、東江湖入境河流等重點區域的水質,進行24小時不間斷自動監測。加上常規的手動監測,160平方公里的東江湖已實現水質監測全覆蓋。
今明兩年江蘇宿遷市將建設27座水質自動監測站
為全面實時掌握水質變化規律、監測預警流域性水質變化情況,更有針對性制定、實施水污染防治措施,提升全市水環境質量,江蘇宿遷市印發《宿遷市重點河湖水質自動監測系統建設方案》,今明兩年宿遷市將合計建設27座水質自動監測站。
水質自動監測站的建設,實現了河流水質的實時連續監測和遠程監控,為及時掌握主要流域重點斷面水體的水質狀況和制定保護政策提供了決策依據。
日前,環保部環境監測司司長劉志全在環保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要在2018年實現2050水質自動站建設工作,實現以自動監測為主,手工監測為輔的模式。業內人士預計“十三五”期間水質監測行業的政策力度有望遠超以往,市場規模將達300億元。
(資料來源:證券時報,海峽都市報,樂清市環保局,新華網,宿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