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以大煉化項目為代表的石化產業景氣度維持在極高水平。
展望2018年,雖然國內成品油有一定程度的結構性過剩,但隨著油品全面升級至國VI,高標號油品供需格局仍然很好;PX伴隨著中國產能的陸續投放,景氣度預計會下行,產業鏈利潤將轉移至下游的PTA與聚酯環節;隨著國內天然氣供不應求,LNG接收站盈利將變得十分可觀;乙烷裂解項目則會繼續“吸睛”。
成品油:高標油供需向好
現階段國內成品油雖然總量供給充足,但結構性不足問題突出。我國全面普及國V汽油后,環保部規劃未來2年內還要全面升級至國VI,預計今年大多數城市就有可能進入國VI時代。
從我國煉油能力構成看,催化裂化和延遲焦化占比過高,高標號油品對應的加氫能力有明顯不足,高標號油不僅不存在過剩的問題,可以預見未來由于部分企業無法及時更新換代,甚至會很緊缺,并且隨著“優質優價”政策的貫徹落實,高標準成品油還可以實現更高的銷售價格,盈利能力會更有保障。
聚酯產業:迎來利潤重構
從PX供需看,目前較高盈利很大程度上是由較好供給格局決定的。
聚酯產業鏈從上到下由PX、PTA和滌綸三個環節組成,從產業鏈利潤分配來看,這三個環節的盈利一直處于輪動之中。2009-2011年,受益紡織服裝出口提升,滌綸經歷了高景氣周期。2010-2012年,滌綸開始下滑,而PTA由于產能不足,價差迅速擴大。PTA成為盈利中心。PTA經過擴產后,2012年開始,PTA產能過剩,而PX產能不足,產業鏈盈利又向PX轉移。未來隨著多個民營大煉化項目投產,屆時聚酯產業鏈利潤將迎來新一輪的重構。
筆者統計了至2020年聚酯產業鏈擴產計劃,其中PX環節增長最快,至2020年預計產能擴張幅度達120%,PTA與滌綸擴產幅度并不大,分別為22%和11%,未來聚酯產業鏈利潤向下游挪動是大概率事件。
天然氣:LNG接收站盈利可觀
受益于煤改氣的推進,今年我國天然氣消費增速遠超預期。展望2018年,工業燃煤鍋爐還需改造14.8萬噸,是2017年改造量的3.6倍,華北地區民用煤改氣未改造的還有2700萬戶,是2017年改造量的9倍,假設以上改造在未來5年內完成,這將帶來118億立方米/年的需求增量。
從供給端看,國內自產氣預計未來很難有太快增長。管網進口氣只有2019年投產的中俄東線和2020年的中亞D線,但考慮到是逐步達產,新增管網進口氣供給也比較有限。因此筆者預計2019年需要新增LNG進口量1100萬噸,對應當時8200萬噸的產能,開工率將達到88%。這也意味著未來國內LNG供需在淡季也基本能夠保證周轉率,在旺季則會出現明顯的供給緊張。屆時LNG接收站作為整個產業鏈最大的瓶頸所在將最為受益。
以300萬噸(40億立方米)LNG接收站為例,如果長協價格為目前均價80%的2000元/噸,筆者測算接收站總毛利規模為32億元,對應40億元投資規模,無論是盈利能力還是項目投資回收期都非常可觀。
乙烷裂解:繼續“吸睛”
2011年以來,石化行業最大的明星產業無疑是丙烷脫氫項目,但展望未來,石化行業下一個明星產業無疑是乙烷裂解項目。全球乙烯產業未來兩年還處于景氣大周期之中,價格在高位運行,乙烷的價格會在比較低的水平,兩者的價差有望維持在高位。
乙烯屬于全球定價,2017年3季度油價上漲期間,乙烯價格也同樣大漲,走勢強于原油,這說明全球乙烯供需非常緊張。反觀近幾年北美氣頭和我國煤頭乙烯產能投放卻顯著低于預期。其中北美乙烷制乙烯項目受到當地勞工法、環保法等諸多限制約束,建設進度極慢。2017年,北美乙烷裂解產能實際投產規模為359萬噸,對未來北美乙烷裂解投產進度仍無法給予過于樂觀的估計。因此在全球產能利用率極高,投產進度低于預期,且需求強的背景下,乙烯價格有望維持高位。
從原料乙烷的供給端看,根據EIA預測,2018年美國乙烷產量將比2017年增加1400萬噸/年,而乙烷作為燃料的需求增長非常有限,化工需求也難以消化如此多的增長。按照目前規劃,2018~2020年除中國以外地區乙烷裂解裝置對乙烷的需求增量總和僅1000萬噸/年,即使考慮中國規劃項目2020年大部分都能投產,也只有約1630萬噸/年。因此,預計未來幾年乙烷價格仍將在低位運行,乙烷裂解仍將保持非常高的經濟性。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