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財政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于調整天然氣進口稅收優惠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顯示,自2017年10月1日起,將液化天然氣銷售定價調整為26.64元/GJ,將管道天然氣銷售定價調整為0.94元/立方米。這與此前自2016年1月1日起,將液化天然氣銷售定價調整為28.34元/GJ,將管道天然氣銷售定價調整為1.00元/立方米相比,目前的液化天然氣及管道天然氣的銷售定價均有所下降。
調整兩類進口天燃氣售價
財政部文件顯示,在2011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間,如果經國家準許的進口天然氣項目,其進口天然氣價格高于國家天然氣銷售定價,則按該項目進口天然氣價格和國家天然氣銷售定價的倒掛比例,返還相關項目進口天然氣(包括液化天然氣)的進口環節增值稅。
2011年以來,我國對天然氣銷售定價已進行了多次調整。此次《通知》也將液化天然氣銷售定價由此前2016年的28.34元/GJ調整為自2017年10月1日起的26.64元/GJ,管道天然氣1.00元/立方米的銷售定價調整為0.94元/立方米。
而2017年7-9月期間,液化天然氣銷售定價適用27.49元/GJ,管道天然氣銷售定價適用0.97元/立方米。
隆眾資訊分析師王皓浩對記者表示,此次價格調整意味著天然氣進口退稅范圍有所擴大,利于提升天然氣進口積極性,帶動天然氣整體供應能力與發展。此外他還表示,銷售定價的調低,意味著享受增值稅返還的門檻有所降低。
王皓浩指出,今年冬季天然氣供應形勢緊張,液化天然氣(LNG)和管道氣現貨進口力度都有增加,中國在國際市場“掃貨”也助推了國際LNG現貨價格。部分進口到國內的LNG現貨價格已經達到11美元/MMBtu左右,氣化后的直接成本在3元/立方米左右了,但是國內居民用氣價格始終穩定在2-3元/立方米。LNG現貨價格虧損導致進口主體企業保供民用的積極性降低。
中宇資訊分析師孫陽對記者表示,2017年底正值天然氣供應存在缺口的時期,此時調低進口天然氣銷售價格,相對應的返還稅收增多,將能夠鼓勵上游進口天然氣。
根據財政部規定,進口天然氣價格和國家天然氣銷售定價倒掛比例的具體計算公式為:倒掛比例=〔(進口價格-銷售定價)/進口價格〕×100%。相關計算以三個月為一周期。
市場“供過于求”利好進口
近年,我國在天然氣進口方面的腳步已然加快。海關總署發布數據顯示,包括管線進口及油輪運送的LNG在內,2017年12月天然氣進口達到789萬噸,較11月創下的前紀錄高點655萬噸跳升20%。2017全年進口較上年跳增27%,至創紀錄的6857萬噸。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LNG進口表現突出,尤其9月份以來,進口量屢創新高,作為可調配性最快的資源,其進口比重日漸增大。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進口LNG約3789萬噸,同比增48.4%,已成為全球第二大LNG進口國。
盡管進口已具相當規模,但王皓浩指出,環境保護、“煤改氣”等因素使得天然氣需求快速增長。我國天然氣發展水平和目標仍有差距。從來源來看,進口是重要方式之一,天然氣對外依存度還將繼續增加。
盡管對外依存度較高,但我國也在不斷加強天然氣進口來源多元化。且目前LNG全球市場長期處于“供過于求”的買方市場狀態,利于我國擴大進口。
此外,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林伯強對記者表示,盡管此次是針對進口天然氣的稅收優惠,有利于增加進口天然氣的積極性,但他同時強調,從整體來看,政府是出于鼓勵整體天然氣發展的態度所發布的一項政策利好。不管是國內天然氣生產,還是天然氣進口,都將迎來大幅發展。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