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化工儀器網 行業動態】近日,中國計量院2017年度工作總結暨表彰大會在和平里院區召開。三類14項院科技成果獎,科技創新團隊、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在大會上受到表彰。讓我們跟隨表彰獎項和中國計量院2017年度工作總結,看看中國計量院2017年度十大科技事件吧!
“超痕量物質精密測量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獲2017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由中國計量院院長方向研究員領銜的“超痕量物質精密測量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成功開辟了超痕量物質精密測量的新途徑,破解了關鍵測量環節的世界技術難題,將目標分析物的檢出限下拓至主流方法的千分之一。項目組自主研發的核心器件和測量系統,成功將我國化學計量最高標準的自主研制能力提升至國際領先水平,并為我國物質科學、生命科學重大研究的突破提供了有力支撐。
時間頻率尖端前沿研究實現國際并跑
中國計量院自主研制的鍶原子光晶格鐘首次使我國光鐘穩定性進入國際先進水平:研制的30 cm長ULE腔鐘躍遷激光器短期頻率穩定度達到3x10-16,最窄鐘躍遷譜線1.8 Hz;采用分時自比對技術測量鍶原子光鐘頻率穩定度在2萬秒平均時間內進入10-18量級,在5萬秒達到5x10-18,處于國內最高、國際先進水平。
超遠距離時間頻率精確傳遞技術首次實現基于北斗的歐亞精準對時
基于自主研制的“北斗時間頻率裝置”,中國計量院首次在超過8200公里的歐亞聯合和月1000公里的歐洲內部鏈路實現了超遠距離時間頻率精準傳遞,A類不確定度優于2ns,為推動北斗時間頻率傳遞在歐亞之間和歐洲地區的應用提供了重要理論依據和數據參考。目前中國計量院已與BIPM簽署合作協議,與美、法、德、俄等國家計量院共同推動北斗時間頻率傳遞應用于產生協調世界時UTC。
玻爾茲曼常數測量為開爾文重新定義做出重要貢獻
中國計量院采用聲學共鳴法和噪聲法2種方法測量玻爾茲曼常數的相對不確定度分別達到2.0x10-6 和2.7x10-6,測量結果雙雙被國際科學技術數據委員會CODATA 2017 收錄。噪聲法測量結果突破了溫度單位重新定義要求的3.0x10-6不確定度的技術瓶頸,使我國成為全球唯一采用兩種獨立方法為開爾文重新定義做出關鍵貢獻的國家,全球持續十余年的玻爾茲曼常數測量研究畫上句號。
硅摩爾質量精確測量支撐摩爾重新定義
中國計量院通過2種獨立方法,準確測量了X射線晶體密度摩爾質量方法(硅球法)中濃縮硅-28的摩爾質量,為基于阿佛加德羅常數的SI基本單位摩爾的重新定義奠定基礎。2種方法在美、英、德、加、中、日、韓7個國家8個實驗室參與的國際比對中均獲得最佳比對結果,濃縮硅摩爾質量測量的相對標準不確定度達到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