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化工儀器網 行業動態】食品安全一直是我國政府上心、群眾關心的重要問題,所謂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中就有六件和食品相關,這也是“民以食為天”的表現。2017年已然遠去,新的一年我們不僅要展望未來更要回顧過去,那么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2017食品安全領域有熱點新聞發生。
食品安全
外賣納入食品安全抽檢 網絡點餐更放心
據資料顯示,2017年我國外賣市場超過2000億元,用戶規模超過三億,平均每天有5000萬份外賣送出,這樣龐大的市場必須要有嚴格的食品安全監管措施。目前已經有多個城市對外賣進行了食品安全抽檢,例如在北京美團點評、餓了么等四家主要網絡訂餐平臺就聯合設立了食品安全專項基金,首批就投入了70萬元用來加強外賣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
近年來我國外賣行業發展迅速,各種外賣平臺不斷上線,外賣已經成為都市人群生活的一部分,每年送出的外賣數量也是一個驚人的數字,然而在快速的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不少問題,食品不衛生,幽靈店鋪等食品安全事件時有發生。而食藥監局表示外賣食品將逐步納入食品安全監測抽檢范圍,將是對外賣行業的督促也保障了外賣食品的安全。
“死神辣條”網絡爆紅 引發辣條安全問題思考
2017上半年,一款名為“死神辣條”的辣條產品在網絡爆紅,這款辣條產品沒有生產廠家、生產地址以及生產時間,然而這款屬于三無產品的“死神辣條”在網絡上卻被大肆出售給普通消費者。拋開“死神辣條”的噱頭不說,“死神辣條”的本質也就是一款辣條產品,而在我國辣條往往被歸于垃圾食品一類,更是常常爆出各種食品安全問題,可以說除了大企業生產的辣條之外,我國大部分小作坊生產的辣條都有著各種各樣的食品安全隱患。
不知什么時候開始,辣條似乎成為了“問題食品”的代名詞,那些辣條在小時候給我們帶來了快樂與滿足,但長大后的我們深知辣條終究是不衛生的食品。我們也希望隨著政府以及企業共同的努力,能夠讓辣條變成衛生安全的食品,讓這一代的孩子未來回憶起辣條想起的只有滿足于快樂,沒有“問題辣條”帶來的陰影,也能讓網絡流行語中“吃包辣條壓壓驚”不再只是一句調侃。
國務院辦公廳下發加強“地溝油”治理工作的意見
“地溝油”一般是指用餐廚廢棄物、肉類加工廢棄物和檢驗檢疫不合格畜禽產品等非食品原料生產、加工的油脂。不法商販為了經濟利益在火鍋、快餐中大肆使用地溝油,嚴重危害了消費者的身體健康,但是提煉之后的地溝油檢測難、識別難,一直是我國食品安全工作中難啃的骨頭。
黑心地溝油坑害的是消費者的健康,損害的是社會的誠信,嚴格治理“地溝油”已是刻不容緩的問題,國務院辦公廳下發加強“地溝油”治理工作的意見將加強我國各級政府對地溝油危害的認識和治理,加強對黑心商販打擊,保障消費者食品安全。同時筆者也發現了我國出現了地溝油制生物燃料的新技術,相信有堵有疏之下轉化為生物燃料才是地溝油的好去處。
“海底撈后廚事件”餐飲大企業的信任危機
2017年8月,海底撈北京某店遭爆出后廚存在衛生隱患引發網絡上的軒然大波,在消費者心中一直以服務著稱的海底撈遭到了信任危機,隨后海底撈發布道歉聲明承擔了責任,并主動主動停業整改,隨后食品安全監管部門也多個地區的海底撈進行了食安檢測,同時將檢測結果向社會公布,并未發現其他食安問題。
海底撈爆出食品安全問題事件之后各地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紛紛對當地海底撈進行了檢查,當然也并沒有通報惡劣的食品安全問題出現,海底撈總部也就此事發布了致歉聲明。不過消費者還是應當在對海底撈自身整改情況有了細致的了解之后,再去選擇是否去海底撈進行就餐。而這次海底撈事件,不僅是相關餐飲企業的教訓,也是推動從明廚亮灶的餐飲后廚改革的契機,我們消費者也希望在外出就餐時能夠擁有一個良好的就餐環境和安全的食品。
歐盟“毒雞蛋”風波
氟蟲腈可殺滅跳蚤、螨和虱,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對人類有中度毒性”的化學品,大劑量食用可致肝、腎和甲狀腺功能損傷。而在2017年8月外媒報道一批從荷蘭出口到德國的雞蛋檢出殺蟲劑氟蟲腈殘留,并且波及了德國、比利時等其他歐洲國家凸顯了歐盟食品安全保護漏洞。
農藥獸藥在種植業和養殖業的使用廣泛,同樣農藥、獸藥殘留的問題也存在廣泛存在于世界各地區。而荷蘭有上百家農場的雞蛋被檢出殺蟲劑成分說明了農藥、獸藥濫用問題具有普遍性,要遏制這一情況還需要在全球達成對農藥、獸藥使用的共識。
美國麥當勞曝出食品安全丑聞
美國一家麥當勞實習生在網上發文披露出麥當勞冰淇淋機內部存放奶油的凹槽,附了一層發了霉的奶油,這起麥當勞冰淇淋機內部嚴重發霉事件曝光后,在美國社會上產生了廣泛影響,而美國食品安全局也已經介入調查。讓人想不到的是此事在我國也引發了巨大影響,為此麥當勞中國就網傳之冰淇淋機事件特地發表了聲明。
雖然中國麥當勞方面已經對此事進行了澄清,但我們需要知道,無論是美國麥當勞還是中國麥當勞食品安全檢測都必不可少,無論這件事情有沒有被爆出,我國食品安全部門和食品企業對消費者食品安全都是一樣的重視。我們在此也要再次提醒我國食品生產企業,嚴把質量關,確保自身食品安全萬無一失。
民以食為天,中國人生活中最看重的事情就是吃,婚喪嫁娶要吃,清明、端午、中秋、冬至、臘八要吃,辦事談合作要吃,開心要吃、難過了更要吃。因此中國人的生活中必須要有一個安全的食品環境,通過盤點這些食品安全新聞,我們看到了政府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工作人員的付出,看到了餐飲企業對食品安全的重視,也看到了我國食品安全工作中的不足之處,不過筆者相信事物總是向前發展的,在2018年我國食品安全問題減進一步減少。
編輯點評
在整個食品行業,產品標簽和廣告中的虛假宣傳、“偽科學”傳播,成為不可忽視的問題。通過對年度食品安全熱點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上述焦點,既折射出我國食品消費的增長升級,同時也是新一輪安全問題和矛盾的關注點,更是政府工作的著力點和創新點。
(原標題:【盤點】2017食品安全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