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化工儀器網 市場分析】2018年1月1日,中國基因測序界龍頭華大基因在于美國舊金山舉辦的第36屆J.P.Morgan健康大會上發布了公司的兩項重大計劃,“2020計劃”及“生命周期表計劃”。
“2020計劃”指的是,在2020年以前,華大基因有望在24小時內完成一個人全基因組樣本制備、測序和數據分析等所有內容,并將價格控制在300美元以內。這也就意味著,未來個人全基因組測序價格將降至目前最低價的一半。目前,個人全基因組測序的最低費用即為600美元,該記錄由華大基因于2016年創造并保持至今。下文將對近來屢次成為熱點的基因測序行業其產業鏈進行分析。
一、我國基因測序產業鏈布局較為完善,但高價值領域被外資壟斷
基因測序行業產業鏈主要由上游基因測序設備制造廠商、耗材試劑供應商、中游基因測序服務機構及生物信息分析機構和下游醫院、制藥企業、科研機構等構成。值得注意的有兩點,上游紫鑫藥業與中科院基因組所合作,從事自主研發基因測序設備;中游生物信息分析(數據分析)是基因測序行業一大難點,也是極具發展前景一塊業務,榮之聯與華大基因合作多年,積累了一定基因測序數據分析經驗,是國內為數不多的能夠提供生物數據云計算服務的企業。
圖表1:我國基因測序行業產業鏈示意圖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由于成為上游基因測序設備制造廠商和耗材試劑供應商的技術門檻較高,目前,我國基因測序產業鏈上游基本上為外資企業所壟斷,因此,上游基因測序設備制造和耗材供應環節在整個基因測序行業產業鏈的價值分布較高。
測序服務技術門檻較低,只需要購買測序儀器及試劑就能為下游提供測序服務,因此測序服務環節在整個基因測序行業產業鏈的價值分布較低。隨著測序技術的發展,測序難度和費用會不斷降低,數據分析將成為制約產業發展的最大瓶頸。生物信息分析是目前業界公認的最具發掘潛力以及盈利能力的環節,但目前國內在這一塊還處于起步階段。
二、上游基因測序設備市場illumina一家獨大,未來國產第三代測序設備有望打破局面
基因測序設備的核心是基因測序技術,下一代基因測序(NGS)技術是現今最穩定、應用最廣泛的基因測序技術。目前,由于高技術門檻,使用NGS技術開發的測序設備市場被國外幾個龍頭所壟斷,illumina作為全球最大的基因測序設備制造商,占到全球71%的市場份額。我國生產的測序設備基本上都是使用國外技術進行貼牌生產,如貝瑞和康與illumina合作生產的NextSeqCN500、達安基因與LifeTech合作生產的DA8600等;2018年1月,illumina與金域醫學共同宣布,雙方將利用illumina的NGS技術共同開發腫瘤及遺傳病檢測系統。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7月,瀚海基因自主研發的第三代基因測序儀GenoCare正式投產,首筆訂單達到700臺測序儀,未來有望打破外資壟斷上游的格局。
圖表2:全球基因測序設備競爭格局(單位:%)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對于未來上游測序設備市場的發展,前瞻預計會有如下特征:
圖表3:基因測序設備市場的發展特征預測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三、中游基因測序服務全球市場容量大
根據illumina的估算,目前全球基因測序服務市場容量高達200億美元,其中,腫瘤學120億美元、生命科學50億美元(包括生命科學工具、復雜病癥、農業基因以及影響因子、宏基因組)、生育和基因健康20億美元(孕婦和新生兒童的檢測、基因健康)、其他應用10億美元。現階段,國內測序服務主要圍繞產前診斷,遺傳學診斷,植入前胚胎診斷,腫瘤基因測序這四個方面。
圖表4:全球基因測序服務市場容量及分布(單位:億美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四、基因測序服務全球競爭格局中美國第一,中國第二
目前全球有上千家企業提供測序服務,美國擁有的測序儀為5492臺,排名第一;而中國排名第二,測序儀數量為259臺,其中華大基因擁有將近2/3數量的測序儀,是全國擁有基因測序儀最多的單位。
圖表5:全球基因測序服務競爭格局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五、國內測序服務機構逐漸向產業鏈上游延伸
近年來,華大基因等中國機構已經逐步成為國際基因檢測醫療服務界的新勢力,相對于國外的測序機構,我國機構具有一定的成本優勢,測序服務價格相對較低,但中國的基因檢測行業卻沒有徹底的定價權,由于基因測序的關鍵技術,俗稱“準、多、長、快、平”等指標,仍長期掌握在以illumina為代表的歐美基因測序設備及耗材試劑生產商手上,我國測序服務機構處處受到限制。
據報道,illumina的Hiseq500測序系統在中國標價為25萬美元/套,HiseqXTen測序系統為100萬美元/套,幾乎是其美國本土銷售價格的2倍。這些廠商掌握著基因測序技術,擁有測序儀器設備研發制造的核心技術,若我國企業不能彌補儀器設備核心技術的短板,將受到外資廠商的打壓,處于被動局面。
現在,我國測序服務機構也邁出了向產業鏈上游延伸的步伐。國產測序儀的開發模式主要有自主研發和與歐美合作研發兩種途徑。參考CFDA數據,華大基因的BGISEQ-100、BGISEQ-1000和BGISEQ-500、達安基因的DA8600、華因康的HYK-PSTAR-IIA、博奧生物的BioelectronSeq4000、貝瑞和康的NextSeqCN500以及NextSeq550AR的生產都是我國企業為了向產業鏈上游延伸所付出的努力。
以上數據與分析均來自于《2018-2023年中國基因測序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報告》。
編輯點評
縱觀基因測序行業現狀,從長遠來看,以基因測序、免疫療法、基因編輯等在內的科學檢驗檢測技術正迎接大發展時期,在臨床醫學、生物制造、創新藥物、化學化工領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未來,基因測序市場產值還將不斷增溫,萬億級商業價值指日可待。
(原標題:基因測序行業發展現狀與趨勢分析 上游被外國龍頭壟斷,國內中游企業力圖向上游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