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第三方檢測起步于1989年,標志性事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的出臺,經過2002-2013年十多年的發展,目前我國第三方檢測行業取得了較大的進展。2013年8月,我國正式取消大部分出口商品法檢,邁出了檢驗檢疫體制改革的第一步。
2015年11月22日,國務院發布辦公廳發布加快發展生活性服務業促進消費結構升級的指導意見。文件中明確提出將引入第三方檢測認證機制、完善質量標準體系等內容。
中國第三方檢測行業發展歷程
中國第三方檢測行業市場規模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第三方檢測行業發展趨勢與投資決策支持研究報告》數據顯示,2009-2016年,我國第三方檢測行業發展狀況較好,市場規模不斷增長。從2009年的230.6億元增長到2016年的761.6億元,近六年來均保持10%以上的增長速度。2016年,行業增速加快,較上年同比增長21.68%。
2009-2016中國第三方檢測行業市場規模走勢圖(單位:億元,%)
中國第三方檢測行業發展特點
我國第三方檢測特點如下:
我國第三方檢測特點列表
中國第三方檢測行業存在問題
1、市場化程度低,受體制影響較大
截至目前,雖然第三方檢測市場化程度在逐步提高,但總體來看,市場化程度較低,國有第三方檢測機構占據了一半的市場份額,存在一定的不公平競爭現象。
2、和外資檢測機構競爭中處于劣勢
外資第三方檢測機構在國內第三方檢測市場份額在30%左右,和國內民營檢測機構相比,在技術和全球信譽上均具有較強的優勢。可以預見,隨著國內強檢的逐步放開,外資機構有望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第三方檢測行業發展趨勢與投資決策支持研究報告》對第三方檢測行業的發展狀況、市場潛力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深度剖析。
編輯點評
我國第三方檢測市場在改革開放以后有了一個比較大的發展,隨著居民對生活水平的追求不斷提高,市場步入快速成長期。未來,隨著檢測行業市場化、去行政化進程加快,第三方獨立檢測企業有望受益。然而,面對當前我國第三方檢測行業存在的問題,國內第三方檢測機構還需不斷提高市場份額,促進產業化發展。
(原標題:國內檢測行業現狀分析 外資機構優勢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