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輸出國組織與俄羅斯等非歐佩克產油國在去年11月底的例會上決定,將原油減產協議延長至2018年年底。受此影響,國際油價2017年末至2018年初持續小步走高。分析人士指出,展望2018年,受到產量下滑、需求回暖、地緣政治局勢緊張以及美元走軟預期等多項利好因素支持,油價繼續回暖的概率較大。
原油供需趨于平衡
分析人士指出,從去年以來原油的供需進一步趨于平衡,這為油價持續回暖提供了基礎,從當前環境看,這種趨勢仍有望持續。
歐佩克與俄羅斯等10個非歐佩克產油國部長級會議于去年11月30日在維也納舉行。會后,歐佩克輪值主席、沙特阿拉伯石油大臣法利赫宣布,歐佩克與非歐佩克產油國決定延長原油減產協議至2018年底,以繼續緩解市場供過于求的狀況。此舉完全符合市場此前預期。
從2014年下半年起,國際油價出現大幅下跌。為應對這一局面,2016年底,歐佩克成員國和其他產油國達成協議,將日產量較當年10月份的水平減少180萬桶,其中俄羅斯減產30萬桶。這也是歐佩克從2008年來首次實施減產,當時該協議定在2017年上半年前有效,可以延期。去年5月25日,前述主要產油國在維也納會晤后表示,為繼續穩定國際石油市場,決定將實施的石油減產延長9個月至2018年3月。
目前持續的減產已經取得了成效,原油供過于求的局面得到一定緩解,國際油價有所回升,原油庫存也明顯下降。數據顯示,WTI油價在過去一年內累計上漲18.8%至每桶62.17美元,布倫特油價在過去一年內累計上漲23%至每桶68.24美元。國際能源署最近一期的報告指出,去年第三季度全球石油庫存下跌6300萬桶,為2014年來首次連續兩個季度下跌。目前市場預計全球原油庫存在去年第四季度仍可能繼續下跌。
在庫存下降的同時,全球原油需求穩步回升。IEA預計,2017年、2018年全球原油需求將分別增長9770萬桶/日和9890萬桶/日。
油價回暖勢頭或持續
目前不少業內機構預計,油價回暖勢頭或持續。高盛相對最為看好油價前景,該機構將2018年布倫特原油的目標價提高了近7%,從每桶58美元上調至62美元,理由是歐佩克和其它產油國做出了超出預期的延長減產承諾。
芝商所董事總經理兼首席經濟學家布盧福德·帕特南指出,短期來看,油價交易區間有望上調至每桶48-62美元。從短期因素來看,一些重大的供應中斷,全球經濟增長溫和回暖均是油價的利好因素。
瑞銀將2018年布倫特原油價格預期從55美元上調至60美元,其認為產油國堅定的減產承諾,將使得經合組織成員國的原油庫存水平在2018年第三季度進入正常化,即降至近5年來平均水平,不過參與減產的經合組織國家或將開始非正式退出。
瑞信將2018年布倫特原油價格預期從53美元上調至60美元。該機構也強調,強有力的減產行動將拉低經合組織國家的庫存水平。
摩根大通將2018年布倫特原油價格預期從58美元上調至60美元。該機構指出,堅實的基本面和緊縮的平衡,以及歐佩克平衡市場的意愿,是其對油價持積極態度的原因。油價將大體維持穩定,這反映出穩健的基本面與收緊的供需平衡。
不過也有機構警示油市風險。穆迪最新發布的報告預測稱,預計今年油價將在每桶40至60美元區間內震蕩,主要是由于美國頁巖油的增產,全球供給雖已下降但仍然充足,另外此前的減產協議的執行率也存疑。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