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假日期間國際原油正常開盤,這也就意味著成品油本輪調價周期內參考原油運行時間年內最長。也正是這“多出來”的一周時間,令原油在本輪調價周期內大起大落,完美實現的“V”字大反轉,同時意味著成品油“三連漲”預期宣告終結。
“黃金周”期間,投機者進一步鎖定獲利以及供應過剩擔憂情緒重燃加大了油價的回調壓力,同時美元反彈也令油價承壓,終結了國際油價16個月內最長的周線連漲周期。其后隨著OPEC對于減產的樂觀言論,油價迅速由跌轉漲;此利好釋放結束后,國際油價迎來幾日盤整行情。近日油價的寬幅上調才是促成“V”字反轉的真正功臣,其背后的推漲之手除開中國進口原油創紀錄次高外,伊朗核問題、伊拉克局勢等地緣政治令市場充滿擔憂,扶助油價上行。
十九大即將召開,成品油批發市場方面普遍持觀望態度,多數認為會議期間不會出現較大降幅。零售市場方面截至本日北京時間10月18日:本輪第9個工作日,中宇資訊測算原油變化率為-0.80%,中宇原油估價53.953美元/桶,較基準價跌0.434美元/桶,對應向下調整幅度10元/噸,預計20日零時成品油零限價本輪暫不調整。
中國石油需求方面:據悉,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一表示下半年中國經濟增速預計在7%水平,較上半年預測的6.9%有所提升,該預測未涉及對經濟放緩的普遍擔憂;中國石油需求仍將有明顯增長。
地緣政治方面:首先美伊核協議問題,在上一輪對伊制裁中伊朗方面被縮減近1百萬桶/日的原油供給;盡管目前此問題仍存變數但是作為美國單方面的行動,伊朗即使受到制裁也不會維持上輪規模,應不會造成破壞性影響。相比較而言,市場對于伊拉克政局的擔憂更甚,這也是油價躍升的主要原因之一。庫爾德地區政府停止了在Bai Hassan/Avana油田的原油開采,預計將造成大約35萬桶/日的原油產出損失;但是庫爾德地區政府則一再重申,原油供應不會受到干擾;后期伊拉克局勢仍將持續影響原油供應面。
另外委內瑞拉、利比亞、尼日利亞出現新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美國鉆井平臺爆炸及鉆探活動減少也將扶助油價上行。綜上,在本輪調價周期剩余時間內國際油價應能守住高位;但是因距離調價兌現時間過短,油價雖有上漲卻難力挽狂瀾,成品油調價無緣“三連漲”;但以目前數據測算,下輪成品油調價周期將以窄幅上調作為開端。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