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儀表網 儀表產業】橋梁作為道路系統的關鍵和控制部位,在現代交通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由于長年累月承受車輛重壓,很難確保橋梁“不生病”。以往對橋梁健康狀況的監測,主要以人工巡查為主,盡管輔之以橋梁檢測設備,但是很難做到對橋梁實時、連續不間斷的監控,監測方式也不夠智能化。
如今,隨著物聯網及智慧城市的發展,通過在橋梁上安裝傳感器,利用互聯網遠程不間斷監控橋梁安全運行狀況,已經在不少城市運用開來。
千余傳感器“把脈”湖北武漢城市橋梁
1月24日,湖北“武漢市城市橋梁智慧管理系統”一期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該系統第一階段建立的智慧橋梁管理平臺,覆蓋了武金堤立交、鸚鵡立交、魯磨路立交、歡樂大道沙湖港橋、航空路立交、大東門立交等42座重點橋梁,共安裝了15類1000余個傳感器,對其運營環境、車輛荷載、結構力學特征、既有病害缺陷及安全運營指標等進行全天候自動化監測。
387個傳感器助力安徽合肥構建城市橋梁安全監測系統
安徽合肥構建城市生命線安全監測系統,該項目前端系統將在繁華大道跨南淝河大橋主跨和金寨路高架橋上共安裝約387個傳感器,監測橋梁的索力、應變、傾角、位移、撓度、加速度、結構溫度等變化,收集的數據通過開發軟件的分析,可實時掌握橋梁健康狀況,并為橋梁維護、維修提供支撐,確保橋梁安全受控。
清華大學團隊開發無線傳感網“把脈”大型橋梁
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教授楊華中團隊開發的“基于無線傳感網的大型橋梁結構監測系統建設和關鍵技術研究”項目受到了交通、結構、電子等各領域專家的高度關注,并獲得了2016年度中國公路學會一等獎。該項目研發的無線智能索力傳感器產品連續3年被應用于交通運輸部發起的“國家干線路網監測項目-重點橋梁監測”項目。據介紹,使用無線智能索力傳感器,可以獲得更為準確、充分、可靠的數據采集樣本,極大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上橋工作的勞動強度,為傳統的工作方式帶來新的突破。
隨著傳感器技術的發展以及相關產品實現產業化,未來將會有更多的傳感器產品應用到橋梁、軌道交通、隧道、水庫大壩、古建筑物等基礎設施領域。
(資料來源:荊楚網、合肥市政工程管理處、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