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儀表網 儀表產業】廣東省環保廳、省氣象局將要和佛山合作下一盤“大棋”。近日,廣東省環保廳、廣東省氣象局與佛山市人民政府簽訂共同加強大氣污染防治科技支撐合作協議,共建佛山大氣環境超級觀測站。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近日,廣東省環保廳副廳長黃文沐、省氣象局副局長曾琮在佛山市副市長趙海陪同下,來到南海生態氣象綜合觀測基地,了解南海氣象觀測站的運行情況,并在隨后簽約儀式上簽訂共同加強大氣污染防治科技支撐合作協議。
根據協議,合作三方將共建佛山市大氣環境超級觀測站。省環保廳和省氣象局將指導廣東省生態氣象綜合觀測基地的升級完善,建設集環保與氣象為一體的大氣環境超級觀測站,佛山市政府則負責大氣環境超級觀測站的升級完善及運行經費保障。
佛山市大氣環境超級觀測站位于佛山市南海區獅山鎮,氣象大氣環境綜合觀測場位于海拔75米高的牛牯嶺山頂。既然是“超級監測站”,功能自然強大,超級監測站可為空氣做深度“體檢”,清晰分析污染來源,并為治理大氣污染提供更科學的依據。佛山PM2.5主要從哪來?是燃煤、揚塵還是機動車尾氣?超級監測站可以告知答案。
佛山市環保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佛山作為典型的珠三角區域城市,以PM2.5為表征的大氣復合型污染特征越發明顯,PM2.5的來源具有多樣性、復雜性。為提高PM2.5污染治理的產出/投入比例,有針對性地針對其主要污染來源開展治理,必須先清楚PM2.5污染的來源構成。為此,佛山在2017年1月始,就開展了佛山市環境大氣綜合觀測,配套的監測有:PM2.5在線源解析分析儀、大氣VOCs在線分析儀、EC/OC在線分析、常規6參數(SO2、NOX-NO-NO2、CO、O3、PM10、PM2.5)。
省氣象局副局長曾琮表示,希望觀測站能夠做成一個樣本,為珠三角地區大氣復合污染的精準觀測、精確預報和精細管理提供示范。
同時,省環保廳和省氣象局合作建立環境空氣質量、氣象要素觀測數據信息及數值模擬、資料同化分析結果的實時共享資料庫,建立通暢的數據信息交互機制。合作三方還將在大氣污染預測預報和會商分析、區域大氣污染防治科技支撐等方面加強合作,打造一個先進的大氣污染防治研究平臺。“我們計劃以佛山為基礎,打造一個生態型的科研試驗基地。”省環保廳副廳長黃文沐表示,此次簽訂合作協議,將推動三方合作走向更深一層,推動建設美麗佛山。
(原文標題:佛山將建大氣環境超級監測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