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以來,我國煤炭市場供需保持總體平衡,隨著促進優質產能釋放、提升煤炭運輸能力等措施的落實,煤炭的產量、運量和庫存量均明顯增加。12月17日,在2018年大宗商品市場高峰論壇暨“我的鋼鐵”年會上,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姜智敏指出,煤炭作為主體能源,基礎產業地位沒有發生根本變化,煤炭仍是我國能源的基石,經濟運行的“壓艙石”。主要表現在,一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能沒有煤,煤炭依然是我國能源安全的基石;二是煤炭是可以潔凈利用的能源;三是從經濟運行實踐看,煤炭是我國能源供給的“壓艙石”。
姜智敏認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方向是努力構建現代化煤炭經濟體系,提高煤炭經濟發展質量。而2017年煤炭市場形勢總體平穩,呈現“兩增兩降、一上升一好轉”的特點。其中“兩增”指的是消費增和供給增;“兩降”指的是庫存下降和投資下降;“一升”指的是市場價格上升;“一好轉”指的是行業效益好轉。
他表示,我國煤炭產業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主要表現在產業集中度提高;優質產能比重大幅提升;企業兼并重組取得新進展,比如神華與國電合并重組;煤電一體化加快發展等方面。但是,我國煤炭市場在發展進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煤礦數量仍然較多,小煤礦仍居較大比重;利潤分布不均衡,向優勢大企業集中;困難企業值得關注;企業負債高,資金緊張;人才流失與采掘一線招工接替問題突出;區域供應格局已經發生變化,原煤生產逐步向資源條件好、競爭能力強的地區集中,部分地區供給不平衡問題突出。
據了解,在今后一段時間,我國煤炭行業要更加突出市場化法治化去產能,嚴格執行產能退出標準,堅決退出長期停產停建、連年虧損、資不抵債以及沒有生存能力和發展潛力的“僵尸企業”,堅決退出違法違規和不達標的煤礦,加快退出安全保障程度低、風險大的煤礦,加快退出9萬噸及以下的小型煤礦,分類處置和有序退出開采范圍與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飲用水源保護區重疊的煤礦。同時,加快優質產能建設項目竣工達產,合理增加煤炭有效供給。統籌推進煤炭去產能、保供應與穩價格工作,實現煤炭供需動態平衡。
2018未來能源大會將于2018年1月12日在北京舉辦,詳情請點擊
http://www.china5e.com/subject/show_1134.html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