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儀表網 儀表產業】“潁州、潁泉、潁東、市開發區出現數據異常點位,請相關責任單位處置、反饋。”“收到。”近日,名為“安徽阜陽市網格化調度指揮群”的微信群,出現了這一番對話。而類似的對話幾乎每隔10分鐘就會出現一次。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與此同時,設在安徽阜陽市環保局的指揮中心里,環保專家正緊盯電子屏幕,屏幕上呈現的是空氣質量指數實時情況。324個數據框分布在阜城電子地圖上,任意點擊其中一個,就會出現PM10、PM2.5、SO2、NO2、O3、CO等主要空氣污染物數值。
“這324組數據,來自于分布在阜城的324個微型監測站。這些站點基本都設在工業企業、建筑工地、城市道路等有可能產生污染源的地方。”環境研究員馬紅楠介紹,微型監測站可對各項主要空氣污染物數據,進行實時動態監測并反饋到指揮中心,再由專家對問題進行分析研判,拿出解決方案。這套系統便是今年10月份運行的“大氣污染防治網格化精準監控及決策支持系統”。
阜陽市環保局污控科科長闞書培介紹,阜陽市空氣污染問題由多種因素導致,既有煤炭燃燒、工業污染、機動車尾氣、工地揚塵等本地排放問題,同時也受地形和氣象條件等因素影響。因此,只有精確找到污染排放來源,結合地理、氣象、環境衍生等眾多條件,才能有效對減排進行精準決策和快速應對。
防治污染,刻不容緩。微型監測站的監測數據每10分鐘更新一次,對于異常數據,會發出預警信號,第一時間通知到人,轄區相關負責人半小時之內趕赴現場逐一排查,找到污染源。“現場能處置的立即處置,不能立即處置的通知相關部門進行處置。”闞書培說。
就在記者采訪時,系統顯示,碧桂園潁州府建設工地出現監測數據異常情況。市大氣污染防治冬季決戰第五督察組接到指令后,立即趕赴現場,發現工地在露天環境下裝卸水泥、進行混凝土攪拌作業、高空拋灑易產生揚塵的廢料、場內道路清掃保潔不到位,產生大量灰塵,還有大量易產生揚塵的物料未覆蓋。排查出問題后,督察組要求施工方立即整改,并責令有關部門對其停工整頓。
隨后,施工方立即在工地實施灑水、噴淋、覆蓋等作業。監測數據逐漸恢復正常數值。“我們一定按照要求,做好各項防塵措施,避免類似情況發生。”施工單位工程經理遲友見表示。
問題整改得好不好,系統平臺全看到。“這個系統可對所有的監測點位實時預覽,隨時調出現場畫面,工地裸土是否做到了全覆蓋,道路是否進行了沖洗,都能看得一清二楚,讓責任人徹底打消僥幸心理。”馬紅楠說。
“‘大氣污染防治網格化精準監控及決策支持系統’,打通了監測與監管之間的通道,形成了監測、預警、指揮、執法、管理五位一體的環境監管模式,進而實現由單一部門治理向協同治理、共同治理轉變,構建大環保、大監管格局。”闞書培說,未來,通過系統中長期的連續監測,以及對短期管理手段和長期治理效果評價,還可為政府優化產業結構、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制定大氣污染防治決策支持行動計劃等提供科學依據。
(原文標題:324個微型監測站實現阜陽大氣污染防治精準監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