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化肥行業人士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隨著國內經濟結構性調整的持續深入,預計化肥市場未來2-3年內仍會處于筑底行情。
化肥行業一般3-6年為一周期,2012年的景氣階段過去后,本輪周期性低迷才剛剛開始,但由于各類化肥價格目前均已跌至成本線附近,未來“再壞也壞不到哪去”。
面對中期業績明顯下滑,化肥行業“國家隊”——香港上市公司中化化肥表示,主要原因有:國內化肥行業整體產能過剩、全球經濟持續低迷和極端天氣頻繁出現、國內外化肥市場供求矛盾持續惡化、各產品售價下滑、產品毛利率受壓等。
數據顯示,本年度氮肥、磷肥、鉀肥以及復合肥四行業中,氮、磷、鉀三大單質肥產品價格均出現較大幅度下跌,目前均已接近產品的邊際成本,復合肥價格也逐漸跌至成本價附近。
國產尿素產品從1月的超過2200元/噸一路下跌至8月的2001元/噸;氯化鉀主流出廠報價由2710元/噸左右跌至近期的2350元/噸;磷酸二銨、一銨價格持續低迷,8月二銨市場價格參考價為2800元/噸,較1月初價格下降200元/噸,55%粉狀一銨市場均價約為1987元/噸,同比去年下降25.85%。
本年度國家下調多個化肥品種出口關稅,同時延長部分品種淡季出口窗口期,但市場預期的該政策利好并未兌現,實際我國上半年化肥出口整體卻呈現出“量增價減”的情況。海關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出口化肥467.6萬噸,比去年同期增加30.7%,出口價值15.4億美元,增長10.5%;出口均價為每噸329.1美元,同比下跌15.4%。
由于國際市場疲軟,國際尿素、磷銨等產能擴張、產品價格不斷下跌,反而對國內廠家形成倒逼,造成我國化肥出口受阻,價格倒掛,致使出口企業虧損。2011年六國化工與三星物產株式會社合資建立子公司國星化工,向海外市場(韓國和東南亞為主)提供高端復合肥產品,但上半年度六國化工海外營業收入為零,該控股子公司凈虧損169.7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國內外化肥市場需求不佳、產品價格下滑的同時,近年來我國化肥產量保持穩步增加,更加凸顯供應過剩局面。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農用氮磷鉀化學肥料總計(折純)累計產量為4017.60萬噸,同比增長8.6%。
據工信部預計,本年度國內化肥產量繼續增長已成為定局,2013年全年化肥產量將為7570萬噸,同比增長8.5%,其中氮肥產量5290萬噸,同比增長7%;磷肥產量1680萬噸,與去年持平;鉀肥產量600萬噸,同比增長10%。全年化肥市場將繼續呈現低迷下行的態勢,整體形勢嚴峻。
目前暫無具體數據顯示國內化肥行業過剩產能的嚴重程度。“2億噸產能、5000萬噸產量、4000多家企業”,是我國化肥行業集中度低、閑置產能多的狀況的一個側影。
據了解,2012年我國登記在冊的復混肥生產企業共有4400多家,總產能超過2億噸(實物量),但實際復混肥產量卻只有5000萬噸-6000萬噸(實物量)。
目前,我國登記在冊的磷肥生產企業已突破7000家,中國氮肥工業協會的成員企業760家,其中一半為生產企業,鉀肥企業則受資源限制,行業集中度較高。
磷肥行業協會名譽理事長武希彥表示,近年來我國化肥行業出現產能過剩、出口受阻、成本上升、價格降低等問題,昭示著行業整合時代已經來臨。有實力的大企業應把握時機,應進一步做大做強、提高環保門檻淘汰低端產能,加快新產品開發及提高產品科技含量,才能在本輪洗牌中立于不敗之地。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