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寬松(QE)退出在即,資金從新興市場紛紛回流,對新興國家的大宗商品市場是個利空。而美敘開戰給這個利空雪上加霜,同時中國國內也不斷通過各項政策和行動表示出政府維穩的決心和能力,究竟何方獨占鰲頭,引領國內大宗商品市場走勢?
基本面上,甲醇更多還是取決于供給,需求則隨著淡旺季的轉換相似于往年,而此時的甲醇總體而言還是供給趨于緊縮,需求呈現出季節性規律。技術面上,甲醇(1401)合約2浪調整基本結束,后期預期會開始3浪上漲行情,投資者可以逢低建倉。
國內經濟表現尚好
受美聯儲QE退出預期影響,新興東南亞國家近期股市、債市、外匯出現大跌。與此同時,中國的經濟表現較好,匯豐PMI(采購經理指數)重回枯榮線以上。
此次QE退出預期增強對中國的影響。筆者認為可以從兩方面來分析,首先退出預期增強在實體經濟方面、流動性方面和風險情緒方面或多或少會對中國的A股市場產生一定影響,進而拖累大宗商品市場。但考慮到政府的“維穩”基調,后期必將會通過一定的措施從流動性和實體經濟方面來對沖外匯儲備下降所導致的資金流出恐慌,穩定市場;其次此次預期增強所導致的大宗商品市場的回調不同于今年6月份的QE退出預期增強所導致的A股以及商品市場的疲軟,前者主要是新政府借助QE退出預期契機來調整國內經濟,擠壓經濟泡沫,進而“盤活存量”,而此次的回調,或許不會延續前者的深度下探,“維穩”基調的作用將有所顯現。
國內甲醇價格穩中有升
本月內地甲醇整體市場逐步上升,西北、內蒙甲醇現貨價格大幅走高,出貨較為順暢,山東、河北甲醇價格沿海市場緩慢跟漲,在經過8月第4周的震蕩走低調整后,現貨價格于2300~2500點一帶企穩,總體而言,內蒙、山東重要甲醇產區價格漲勢幅度2%~4%,沿海甲醇轉漲為跌,現貨價格已一路狂瀉至2880~3080元/噸。筆者認為,一方面,西北甲醇由于遠離港口、運輸成本較高,價格更多的取決于供需,在需求呈現季節性常態的情況下,供給處于低位,使得價格隨著預期上漲,另一方面,沿海地區甲醇甲醇價格受港口存貨量和國際甲醇價格波動影響較為劇烈,使得沿海甲醇價格承壓。
國際甲醇價格8月較7于上漲,并且與國內甲醇價格價差呈現擴大態勢,筆者認為國際甲醇價格上漲同樣受季節性需求影響,以及產業鏈布局從歐美向中東轉移的效應使得國際甲醇生產產能處于過渡期,供不應求,價格也隨之上揚。
裝置開工率下降
從裝置開工率來看,截至目前據統計,國內甲醇開工率在61.8%,7月甲醇國內開工率在63.8%,8月較7月總體下降2%,但在8月中旬甲醇開工率曾經沖高至62.6%左右,開工率總體呈現先小漲后小跌態勢。從港口庫存來看,8月甲醇港口庫存相對于7月下降幅度較大,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國外進口甲醇因裝置檢修供給減少,據估計這些大型裝置包括伊朗(ZPC),文萊(BMC)公司,合計年產能約630萬噸/年,將會在10月末重啟,9月供給仍無起色;二是由于旺季到來,需求進入傳統旺季,南京惠生烯烴裝置即將投產,對甲醇市場去庫存化有支撐作用。
綜上所述,甲醇有效開工率差于7月,并且在9月不會逆轉,另外內蒙古伊東東華60萬產能的大型裝置將于9月上旬檢修,國內供給將會進一步緊縮,同時港口庫存呈現穩步下降的態勢,表明甲醇進口正趨于緊張,同時由于旺季到來,甲醇季節性需求逐步上升,因此在9月甲醇價格震蕩沖高概率較大。(作者單位:國聯期貨)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