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環境不僅關系到生存環境也決定著農產品的安全性。土壤環境監測是環境監測和環境保護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12月12日,為切實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嚴格防控工礦污染,北京市局組織起草了《北京市重點企業土壤環境監測技術指南》(征求意見稿)并征求社會意見。截止日期為12月26日。
本指南提出了重點企業自行監測土壤及地下水的一般要求,適用于指導北京市各重點企業自行開展土壤和地下水環境監測工作。包括對地塊、污染源、土壤、地下水、土壤氣、特征污染物等進行監測。
指南主要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 總則。包括編制的目的、適用范圍、工作內容等;第二部分 自行監測網絡體系的建立。包括地塊環境識別、采樣布點方案、采樣設施建設、采樣設施的運行及維護;第三部分 監測計劃的確定。包括監測范圍、項目、頻率、現場采樣、樣品的保存、流轉和測試、質量保證及質量控制;第四部分 監測結果的評估。包括對土壤污染物監測結果評估、地下水污染物監測結果評估、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物污染趨勢分析等;第五部分 監測報告的編制。主要說明企業在編制監測報告時應說明的內容。
眾所周知,土壤污染不僅對生態環境造成極大威脅,同時也嚴重危害著人們健康安全。近年來,隨著國家及社會對環境問題日益重視,各項環境政策、資金投入為我國環境監測工作提供堅強后盾。土壤污染問題作為環境污染治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地對其紛紛重視,隨即,各地區土壤監測網絡紛紛建成,保護一方土質安全。
理論要聯系實踐,才能發揮真正的作用。由此及彼,我國當前各項環保政策紛紛落地實施,國家財政資金也為環境監測工作做了堅實的后盾。可以說,我國環境監測工作的“理論”已經相對充實。因此,“實踐”部分也該派上用場。無疑,環境監測儀器及各項化學分析法是落實環保政策和促進環境改善的實踐“利器”,必須最大限度的加以利用。
隨著我國科學儀器不斷創新升級以及化學科學發展日益精進,使得眾多儀器及技術被環境監測領域廣泛應用。在儀器方面,有土壤重金屬分析儀、氣相色譜儀、近紅外光譜儀等儀器設備保證監測工作順利開展;在化學分析法方面,氫化物發生法(HG)、激光熔蝕法(LA)和X射線熒光光譜法等,這些方法在土壤樣品分析檢測時對土壤中痕量元素的測定和分析中經常使用。
根據消息,目前我國重點實驗室已具備土壤中150多種有機化合物檢測能力,包括土壤中有機磷農藥、有機氯農藥、多環芳烴、土壤中揮發性有機物和鄰苯二甲酸酯類等。日前,針對我國日益險峻的土壤污染的問題,我國環境保護部攜手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等多部門聯合擬定并發布了《土壤樣品分析測試方法技術規定》,旨在從技術角度為土壤檢測工作指導護航。可見,隨著我國科學技術日益進展,成為保障環境問題的一大重要“把控”手段。
總的來說,隨著政策對土壤監測工作的重視度提高,以及相對完善的土壤污染治理管理體系構建,將會催生更多從事環境監測儀器生產企業。然而,順應潮流、用好政策、發揮比較優勢、滿足市場需求、創新商業模式,還應成為相關企業考慮的重大戰略問題。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