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區的各級政府負責人,每天早晨9 點,都會準時接收到一條短信,上面詳細記錄著過去一天通州的PM2.5濃度數據。短信的內容精確到通州每個街道鄉鎮。各街道鄉鎮干部收到的信息,則精確到轄區內的每個廠區和村落。曾幾何時,霧霾襲擊京城,“PM2.5”令人聞之色變。
為城市安裝環保的“眼睛”
空氣質量檢測儀很像人們熟悉的監控攝像頭,只是多了一些功能和裝置,分布在街頭、路邊、廠區、校園、農村,像“眼睛”一樣,時刻監測空氣的變化與流動,因此有了一個非常貼切的名字——環保的“眼睛”。在五百只環保眼睛嚴密監控下,通州區霧霾的流動走勢清晰可見,污染源無處遁形。
全區對各個站點的污染物濃度進行排位,針對排位持續較低的點位約談負責人,嚴重的將被問責。目前該系統已在北京、上海、天津、廣東、山東、河南、貴州、山西等省市進行了應用。
凡是綠色發展,都會有技術“痛點”,諸如“空氣質量排名、水體環境查源預警、應急預警和監察、排污許可問題、醫危和放射源問題、生態修復問題、工業園區查源”等等,李瑋說:先進技術如果“解決不了“痛點”,這樣的信息化是無用的。
要在綠色發展領域成就一番大事業
李瑋,國家“千人計劃”專家,現任國家環境保護部污染源監控工程技術中心主任、國家級物聯網應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羅克佳華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筆者在北京通州區一處辦公樓里見到李瑋。李瑋介紹說,羅克佳華于2003 年在山西太原高新區注冊成立,公司的理念是:讓高科技深入基層、面向應用,集中優勢技術和資源,運用應用物聯網技術,通過標準化的技術和產品,為各種用戶提供可行的解決方案。羅克佳華公司作為整套系統的總運營商,負責整套系統的管理軟件和平臺總集成。
李瑋說, 傳統的監測系統只能監測到排污結果, 管不了排污過程, 而環保物聯網監測系統可以實現對企業生產、運行過程的實時監測。遇到污染超標或環保設備偷停不運轉的情況, 環保人員可以啟動緊急執行程序, 在極短的時間內,終止排污單位動力, 預防污染事故。如,某鋼廠在生產時污染超標,為避免環保懲罰,對排污口監測設備做手腳,對附近的網絡化監測設備周邊做阻擋措施,以圖影響監測數據準確性。環保物聯網監測系統則通過對企業生產過程監測數據、末端監測數據、企業用能情況的對比分析,很快就發現異常數據,揪出作假企業。排污單位還得自覺維護好這套系統,因為一旦運行不好,上傳數據不正確,系統就會報警。當前,這套系統不僅安置在山西省809 家排污單位的1000 個廢氣排放口和600 個廢水主要排放口,還進入了黑龍江、河南、四川、貴州等省。
羅克佳華的目標是在中國建立一個針對物聯網服務的云計算中心,針對工業企業、監管行業的數據中心,通過“物聯網+ 大數據”技術模式,實現實時數據、關系型數據、非結構化數據的完美結合,并對實時數據進行收集、篩選、分析、挖掘、處理。
未來農業的“云”時代
李瑋說,依托山西省的能源成本優勢,羅克佳華已建立了金融級別的云計算中心,有5000 臺服務器規模,全面建成后可達2 萬臺,可支持20 萬臺虛擬機,滿足10 萬農業企業用戶同時使用,而使用成本下降一半。總之,物聯網必將是改變農業、惠及農民、改造農村的一種新力量。
物聯網+ 大數據以極具擴散力的發展速度,迅速走向經濟社會各個應用層面,包括能源、環保、交通、物流、金融、農業、林業、電網、家居、公共安全管理、安全生產、糧食安全等領域。
李瑋認為,物聯網關聯產業多達萬種,從設計、開發到制造、服務,是典型的高科技的產業鏈。而牽動這個產業鏈的核心是頂層設計和架構,用來實現需求,同時又引導需求;優化技術的同時,又配套相關產業。物聯網的應用無處不在,在需求驅動下,物聯網是下一個萬億級的產業。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