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上游改革再下一城。
《證券日報》記者從中石油了解到,中石油首批礦權內部流轉項目塵埃落定。
12月4日,中石油今年年中啟動的東西部油田礦權內部流轉基本完成,中西部鄂爾多斯、四川、柴達木三大盆地及部分外圍盆地共16個探、采礦權區塊從西南油氣田等3個地區公司流轉到了大慶等4個地區公司。這么大范圍的礦權流轉,在中國石油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據了解,由于資源稟賦和歷史原因,中石油東西部油田剩余油氣資源存在明顯的差異。西部油區地域廣闊,資源潛力大,勘探程度較低,但投資和技術力量有限,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東部探礦區域有限,技術力量相對富余,后備資源不足,“走出去”的愿望強烈。
今年年中,中石油為貫徹落實國家油氣體制改革精神、有效化解資源結構布局不平衡等問題,啟動了公司內部礦權流轉工作。具體涉及7個地區公司,其中流出礦權的有西部的長慶油田、青海油田、西南油氣田,接受礦權的有東部的大慶油田、遼河油田、華北油田以及開發已近耄耋之齡的玉門油田。
經過幾個月的對接,最終確定青海油田所在的柴達木盆地4個探礦權和2個采礦權區塊流轉給遼河油田,長慶油田所在的鄂爾多斯及北部外圍盆地5個探礦權和2個采礦權流轉給華北油田和玉門油田,西南油氣田所在的四川盆地及西昌盆地2個探礦權和1個采礦權流轉給大慶油田。
需要一提的是,遼河油田和大慶油田都是我國的老油田,這幾年均面臨資源匱乏的問題。但同時,老油田也擁有新油田不具備的技術和人才優勢。
遼河油田曾達到年產原油1552萬噸的歷史最高水平,但隨后產量逐步下降,近幾年一直保持在1000萬噸/年左右的水平。
同時,由于原油價格的下跌,大慶油田的盈利水平不斷下降。同時,由于開發多年,其本身也面臨著資源枯竭的問題。2016年,大慶油田一度陷入虧損。
據了解,大慶油田的原油產量曾經27年穩產5000萬噸以上,12年穩產4000萬噸,到2014年產量還在4000萬噸以上。2015年實施減產后,年底產量將為3850萬噸。目前,大慶油田正在逐步減產。按照規劃,大慶油田將連續每年調減產量150萬噸,并且在整個“十三五”期間平均每年都要減產130多萬噸,計劃到2020年穩定到3000萬噸左右。
而與老油田相比,長慶油田和西南油氣田都還擁有大量的資源。
例如西南油氣田所處的四川盆地,天然氣資源量達到20.7萬億方,約合164億噸油當量。目前四川的天然氣年產量達到200億方左右,約合1600萬噸油當量。
在這種形勢下,中石油啟動內部礦權流轉可以讓資源和員工都流動起來,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需要一提的是,本次礦權內部流轉采取勘探區塊和未動用儲量區塊“1+1捆綁”模式,實行新體制新機制,投資計劃單列、單獨考核,實現市場化運作、社會化服務。
中石油表示,此舉是集團的一項重大決策,旨在盡快適應國家油氣體制改革的新形勢新要求,充分發揮東部油田人才和技術優勢,盤活礦權區塊和未動用儲量資產,激活勘探開發市場,打破“畫地為牢”格局,促進高效勘探和低成本開發,實現上游板塊的質量效益可持續發展,對于油氣體制改革具有試驗性的先導意義。
有券商分析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中石油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老油田的人員和技術在新油田發揮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老油田目前所面臨的困難。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