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海越股份旗下寧波海越新材料有限公司二期項目專題研討會在寧波召開。會上就海越股份寧波二期項目未來建設的諸多可行性規劃進行了綜合論證探討。
海越股份總裁兼寧波海越董事長史禹銘之前曾表示,未來,公司將依托寧波138萬噸/年丙烷和混合碳四利用項目,擴建產品庫容,在碳三碳四深加工產業鏈延伸發展,精耕細作,延伸產業鏈不斷提升企業競爭力,打造持續成長的生產清潔能源產品和化工新材料的新型石化企業。
專家預測,根據石化行業現有格局以及既有石化企業發展經驗及公司產品特點,寧波海越二期可能沿著丙烯深加工,副產氫氣綜合利用,以及異辛烷和甲乙酮原料穩定方案等幾個方向制定方案。
二期項目方案猜想
對于二期項目的發展思路,寧波海越透露,將結合“一帶一路”“中國制造2025”等國家戰略,打造世界級制造能力,優化工藝流程,提升裝置產能和效益。實現“微笑曲線”中的全產業鏈躍升,向原料保障、產品設計和銷售服務環節延伸。
史禹銘此前表示,公司寧波138萬噸/年丙烷和混合碳四利用項目目前只建設完成一期工程,由于產品鏈條較短,且產品儲罐庫容有限,在產品價格大幅向下波動時,抗風險能力較差;未來,公司將依托寧波138萬噸/年丙烷和混合碳四利用項目,擴建產品庫容,在碳三碳四深加工產業鏈延伸發展,精耕細作,延伸產業鏈不斷提升企業競爭力,打造持續成長的生產清潔能源產品和化工新材料的新型石化企業。
業內專家分析認為,沿著寧波海越現有的石油化工產品產業鏈延伸,公司二期項目可能的幾個方向包括,丙烯深加工,副產氫氣綜合利用,以及異辛烷和甲乙酮原料穩定方案等。
目前我國多數企業丙烯下游產品存在結構單一、附加值低等問題。而寧波海越現有60萬噸丙烯全部為商品量。石化產業專家建議,國內煉化企業在未來裝置改造項目中,應當重視丙烯深加工產業,向下游延伸生產更多高附加值的化工基礎原料,改變丙烯下游產品結構單一的產品現狀,通過優化產品結構等措施來提高經濟效益。
副產氫氣綜合利用則是化工企業資源循環利用的常用手段。氫氣廣泛應用二化工、石油煉制、電子、航空等領域,合成氨、甲醇、油品深加工、鹽酸等是氫氣主要消費領域。2016年華東市場消費量占全國總需求量的48%。長江三角洲商品氫市場容量約200萬標方/日(約6.52萬噸/年)。但我國化工業每年產生的近千億立方米氫氣副產品絕大多數被白白放空。業內人士認為,寧波海越可以考慮氫氣在油品深加工、工業用合成氨、雙氧水等方面的應用。
公司多重利好疊加
據悉,寧波海越目前的主要業務包括丙烯、異辛烷、甲乙酮等產品的生產和經營。海越股份年報顯示,寧波海越138萬噸丙烷和混合碳四利用項目一期工程于2015年正式投產,擁有年產60萬噸丙烷脫氫裝置、60萬噸異辛烷裝置和4噸甲乙酮裝置,以及配套的碼頭、儲罐、蒸汽和環保裝置。
從2014年投料試車成功至今年8月31日,公司丙烯、異辛烷、甲乙酮等產品已累計生產140余萬噸、100余萬噸和7萬余噸。
進入今年三季度,寧波海越核心裝置產量創歷史新高。公司核心生產裝置經兩個多月停工檢修后,運行工況較前期有明顯改觀,復產后基本處于滿負荷運轉狀態。特別是9月份,丙烷脫氫裝置和異辛烷裝置的全月平均運行負荷、產品產量雙雙創裝置建成投產以來歷史最高水平。9月份全月公司商品總銷售量達10.9萬噸,同比增加5.1%,全月實現銷售收入6.94億元,同比增長23.7%。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