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探討燃煤鍋爐排煙濕法脫硫除濕脫白的技術途徑,濕煙氣除濕脫白首先是鍋爐更經濟實用的低投入超低排放的可選擇技術路線之一,還有節水、回收低溫余熱節能的顯著經濟效益。
1 概述
我國火電、熱力、工業等燃煤鍋爐排煙大量采用濕法脫硫,通過采用低低溫電除塵器和/或末端濕式靜電除塵器改造,可以滿足新國標(GB13223-2011)要求、甚至實現超低排放,這兩條超低排放的技術路線,不僅投資和運行成本高,因為允許直接排放濕煙氣,就是導致我國大范圍霧霾的元兇,而且不僅燃煤,鋼鐵、天然氣、焦化、化工、水泥建材、汽車尾氣、餐飲油煙都不同程度增加人為排放水分,而現有的大氣污染控制指標幾乎都沒有排放煙氣濕度的控制指標。雖然人為排放水分多是導致霧霾的因素還有爭議,但是增加大霧天氣應該沒有疑問,有效解決濕法脫硫的排煙除濕脫白,不僅能根除霧霾污染,還能低成本實現環保達標、真正真實的超低近零排放,特別是回收煙氣中的水分和余熱,年節水潛力幾十億噸、同步提高燃煤效率,是兼顧環境與發展矛盾的重要途徑。
本文嘗試估算我國燃煤鍋爐等各主要行業濕排煙放散的水份總量,介紹和探討~50°C低溫濕煙氣除濕脫白的技術途徑。
2 我國濕排煙帶出水分的總量估算
水在自然界中呈現三種狀態:固態冰、雪,液態水、霧;氣態水蒸汽。水吸熱后會蒸發相變為水蒸汽進入大氣,大氣中的水蒸汽含量達到一定程度會飽和達到含濕量的最大值,飽和后的大氣遇冷降溫就會再相變為霧、雨、雪、冰雹等,自然界水變蒸汽、蒸汽冷凝成水是一個可逆過程,有其自身規律和平衡,我國最濕月份室外平均大氣濕度為12g/kg(折合~15g/Nm3),西北部大氣濕度低屬于干燥區域,東南部屬于高濕區域。
燃煤鍋爐濕法脫硫系統排煙帶出的水分,以300MW機組為例,脫硫系統的水平衡如圖1所示 ,脫硫系統每小時排放到大氣的水份120m3/h,包括原煙氣帶水分71.8 m3/h、脫硫增加40m3/h,年耗水量~100萬噸。按照燃燒噸標準煤放散煙氣10000Nm3/t、濕煙氣所含水分112g/Nm3估算,每燃燒1噸煤濕煙氣帶走水份1噸左右,主要包括煤帶水、燃燒空氣帶水、脫硫補充水,2014年全國消耗煤36-37億噸,燃煤煙氣帶入大氣的水份高達三十多億噸。加上電廠循環水冷卻塔的排水,總量超過100億噸。
其次是天然氣燃燒,煤改氣一直被國家和北京等有些地方做為控制大氣污染的主要技術措施,天然氣不僅大量依賴進口來源緊缺、價格高,天然氣燃燒溫度高導致排煙氮氧化物含量高,需要面對的問題是每燃燒1單位體積的天然氣,會產生2倍體積的水蒸汽。2014年我國天然氣消耗量1800億立方米,則產生3600億立方米水蒸汽,折合近3億噸水分。北京一個采暖季燃燒天然氣排放水分超過2000萬噸、平均每天15萬噸。僅此兩項,我國放散濕煙氣每年就人為增加30多億噸的水分進入大氣,加上循環水冷卻塔、鋼鐵、化工等其它行業,我國工業煙氣排放總量水平超過100億噸,夾帶著檢測達標后的殘余污染物成分、特別是檢測不出的溶解鹽,并且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發展區域,分布極不均勻。由于煙氣中二氧化硫等污染成分降低,按照設計規范許多非電行業排放煙囪又比以前降低。按照常識或檢測,都可以確定這一點就是我國近年來大氣環保控制指標逐年大幅降低、但霧霾卻加重的原因,是我國大氣污染控制從標準和技術規范層面必須盡快解決的問題。
3 現有的除濕脫白技術
我國在引進的石灰石石膏濕法脫硫成套技術中,包含煙氣再熱器,業內稱GGH(Gas-Gas Heater),通過濕煙氣與干煙氣間接換熱將其溫度抬升到80°C以上排放。采用GGH只設計一組換熱器,應用中出現了堵塞、腐蝕、串煙導致排放超標等一些問題影響了電廠的正常運行。隨后又引進了熱媒循環煙氣再熱器MGGH(Media Gas-Gas Heater),采用降溫和升溫兩組換熱器分離布置,成功解決了串煙問題,腐蝕問題通過換熱器采用耐腐材料也有解決辦法,新的問題是造價過高。由于MGGH再熱器的升溫換熱器是將濕煙氣間接升溫為干煙氣,存在腐蝕問題,為解決防腐分別采用氟塑料、或鈦合金材料換熱器,價格一直難降低。MGGH在國產化過程中,有些用戶只用降溫換熱器,用軟水或環境空氣做為換熱介質,升溫后回收利用,脫硫后濕煙氣直接排放。國外也有用戶采用輔助燃燒產生高溫干煙氣,與脫硫后濕煙氣混風+升溫除進行除濕脫白。升溫和混風除濕脫白的共同問題是,煙氣中的水分不降低、或降低不多只有~30%,都需要另外增加能耗,因此一直倍受爭議,最終在兩條超低排放技術路線設計中僅做為選擇技術。
總之,我國火電鍋爐在實際大范圍推廣濕法脫硫過程中,由于標準規范的錯誤,原有機組多拆除GGH,新建機組不用GGH,代之以防腐蝕煙囪直接濕排煙,鋼鐵、化工等其它行業也紛紛效仿,這就是導致我國產生嚴重霧霾的主要根源。
國外也確有一些企業采用濕煙氣直排,但最基本的區別是,全球的燃煤總量一半在中國、高度集中、超過環境容量,歐美發達國家的做法沒有多少參考價值,更不應成為我國有關部門制定標準允許排放濕煙氣的依據。拆除、不上GGH/MGGH是錯誤的,上了GGH/MGGH、甚至煙氣脫硫都用干法、半干法也都未必能解決我國的大氣霧霾問題。
我國火電等行業濕法脫硫采用直接噴淋冷凝為基礎的除濕脫白是唯一符合我國國情的治霾技術路線,有必要在多做示范項目不斷總結完善的基礎上,從法規標準規范層面糾正現有的錯誤。
4 直接噴淋除濕脫白為基---符合中國國情的唯一可行途徑
濕氣體的飽和含濕量與濕煙氣壓力和飽和溫度有關,壓力、飽和溫度越高含濕量就越高。濕法脫硫后的煙氣表壓為幾百帕的微正壓,可以近似視為恒定絕對大氣壓。在恒定大氣壓力下,濕煙氣的飽和含濕量只與飽和煙氣溫度相關,這在許多相關技術手冊中都可以查到,也可以計算。為方便討論,以1Nm3的干煙氣為基數,將其飽和含濕量與飽和溫度的關系列于表1。對于濕法脫硫、或其它濕法煙氣凈化工藝,只要排煙達到飽和狀態,只需知道、測定其飽和溫度,就知道了其飽和含濕量,避免含濕量難測定、測不準。引進濕法脫硫技術規范要求排放煙氣的水滴含量小于75μg/m3,這是飽和煙氣冷凝的部分,只占煙氣總含濕量的不足1%,所為各種機械除霧器,包括濕電、旋流、聲波等都不能除飽和蒸汽,也就是不能脫白,除非組合采用直接、間接冷凝。用氟塑料、鈦合金材料的各種間接冷凝技術,首先能冷凝的程度有限,最主要的存在投資多、占地多、阻損大、冷凝廢水處理多個問題。還可以看出,干法脫硫、除塵不能除去鍋爐煤帶水、空氣帶水,排煙含濕量是我國大氣平均值3倍,特別是獨立焦化廠焦爐煙道氣、轉爐干法除塵,干法煙氣含濕量比濕法更高,也不是脫白方案的正確選項。因此,直接噴淋冷凝是解決我國排煙除濕脫白的唯一可行技術。
將上表繪制成圖2,圖中的O點就是目前濕法脫硫后放散濕煙氣的狀態點:平均濕煙氣溫度~50°C、含濕量為111.8g/Nm3。在濕煙氣飽和含濕量不變的條件下,通過間接換熱方式將煙氣溫度升高到~80°C,則煙氣的相對濕度就從100%降低到16%,成為干煙氣排放,屬于升溫除濕,見圖中OA線。采用GGH、MGGH、幾其各種國產化改進的升溫除濕,盡管分別存在換熱器堵塞、腐蝕、串煙、造價高、安裝空間緊張、增加阻損導致系統能力不足或電耗增加,但只要企業和有關標準管控部門認同濕煙氣除濕脫白對產生霧霾污染的重要相關性,推廣升溫除濕脫白從技術和操作管理層面是沒有問題的,需要增加投資和運行成本也是事實,存在環境治理與經濟效益之間的矛盾。取消GGH、允許排放濕煙氣是必須改正的嚴重錯誤。
隨著技術進步,開發符合我國國情新的除濕脫白技術來解決保護環境與經濟發展矛盾已經具備條件、并且已經有了初步實踐,也就是按相反方向的濕煙氣除濕脫白技術途徑,就是冷凝除濕為主的混合除濕技術,如圖OB所示:將脫硫后~50ºC濕煙氣深度冷凝冷卻到接近大氣溫度25°C先除濕,然后再升溫或混風脫白效果更好。采用濕煙氣混合冷凝除濕脫白有技術有以下特點:
濕煙氣的飽和含濕量從111.8降低到26g/Nm3以下,與大氣含濕量接近,實踐證明可以實現除濕脫白,從而有助于解決我國的大氣霧霾污染。是否能除霧霾有爭議,但對于減少大霧天氣不該有疑問,也是十分必要的。再說,水蒸汽也屬于溫室氣體之一,從減排溫室氣體的角度也是應該做的。
回收濕煙氣中的冷凝水,與換熱器冷凝只能回收排煙水份的20-30%不同,直接噴淋冷凝噸煤燃燒排煙水分減少0.6-0.8噸,噴淋冷凝后排煙溫度接近循環水溫度。前述300MW機組小時可回收冷凝水80噸,年回收80萬噸以上。一個武安市年可節水4000萬噸以上。全國脫硫預計年回收超過四十億噸水,脫硫不僅不耗水,還能回收煤中的大部分水份,經過簡單處理為脫硫或鍋爐提供補充水,是一個新的值得開發非常規水源,特別是對于西北缺水地區。
濕煙氣中含有一定的低溫余熱,大致相當于燃煤低發熱量的~10%,回收用于民用采暖、熱水、制冷或低溫發電,預期可抵頂除濕脫白成本、甚至有效益。
冷凝除濕還有一個重要作用,就是可以將殘留的細顆粒粉塵、二氧化硫、酸、重金屬等水溶性污染成分大部分冷凝進入排水中,是實現燃煤鍋爐放散煙氣低成本達標、甚至超低近零排放的可選擇技術之一。
5 相關問題討論
濕煙氣冷凝除濕脫白技術與升溫除濕技術雖然溫差變化接近,但冷凝所需的冷量卻是升溫所需熱量的近6倍,主要是濕煙氣中所含水蒸汽的冷凝潛熱。同樣冷凝除濕從技術層面是沒有問題的,并且有多種不同冷凝工藝可供選用,關鍵也是投資多少、是否經濟。研究表明,要使冷凝除濕脫白技術經濟可行,首先必須解決大量廉價冷源,二是低溫余熱和冷凝水最好得到利用,對于燃煤鍋爐可以考慮用于燃煤的脫水和加熱,分別討論如下:
廉價冷源:要采用冷凝冷卻就必須有低于目標溫度冷源,僅從除濕脫白角度考慮,應優先選擇自然冷源,比如江河海地下水、北方寒冷地區冬季的冷空氣,如果自然冷源不足或從回收利用余熱的角度,就必須采用人工冷源,比如蒸汽噴射式熱泵、吸收式熱泵等,在提供7°C左右冷水的同時,可以回收低溫余熱。
低溫余熱的用途:電廠、鋼廠等低溫熱源的熱量一定是富裕的,應該優先內部利用,但也必須考慮外供社區民用,比如洗浴、醫院、學校、酒店、人工游泳池和景觀等民用熱水是一年四季都需要,但相比余熱量,需求量遠遠不足,而北方民用采暖和南方夏季空調等季節性需求量巨大,而且所需能量品質也低,是低溫余熱比較適合的用途,采用120°C~20°C大溫差供熱輸送距離達到100km也比燃煤成本低,而與燃氣供熱比可以輸送300km。
換熱器的選擇:鍋爐空氣預熱器出口煙氣~130-150°C,采用低低溫技術的降溫換熱器冷卻到~90°C是合理的,換熱器本身存在的腐蝕問題可以通過選擇玻璃板、碳化硅陶瓷管等換熱器解決,后接干式電除塵器可能存在的腐蝕可以采用在換熱器入口增加噴煤粉、石灰粉等增大灰硫比的方法預防。降溫換熱器應該大力推廣,因為不僅回收的余熱品質高,更主要的是對于電除塵器實現超低排放、除酸、除二噁英、除重金屬等有害成分都有效,而這些有害成分最好在脫硫前去除,以提高脫硫產物的品質。90°C以下的冷卻也要綜合比較,優先選擇間接換熱器冷卻,以提高回收余熱溫度和減少制冷量,可以考慮采用增加噴水的混合冷凝技術提高換熱器換熱效率減少換熱面積,同時低成本防腐蝕和防結垢。而對于采用換熱器不經濟的溫度區域,可以采用直接噴淋冷凝的方法。
低溫冷卻的方式:如前所述,對于90°C以下的低溫濕煙氣,所含余熱量大部分是水蒸汽的冷凝潛熱,冷卻方式可以比較選擇:直接膨脹式熱泵蒸發器、低溫空調冷水間接水水換熱和/或噴淋冷卻,需要結合用戶的冷源種類和余熱用途綜合優化選擇,比較經濟快捷的方法是直接噴淋。
與濕式靜電除塵除霧器的配合使用:濕式靜電除塵器是凈化濕煙氣的理想終端除塵器,還是頂級除霧器,可以確保實現超低近零排放。目前超低排放設置在脫硫塔機械除霧器后,入口煙氣溫度在~50ºC,設備造價浪費,因為大約20%的電場面積是用于處理水蒸汽,水蒸汽冷凝液PH值1-3,產生低溫腐蝕是造價高的主要原因,而且是否能長期穩定運行也有疑問,特別是導電玻璃鋼濕電,導電膜很薄。將冷凝冷卻布置在濕電前對濕煙氣進行預處理可以解決許多問題,甚至能不用濕電也能實現超低排放和除濕脫白,結合采用升溫、混風干燥脫白,煙囪也不再需要防腐。
結論與建議
1. 為了徹底根除霧霾污染,火電行業大氣污染控制標新國標(GB13223-2011)必須增加排煙溫濕度控制指標要求,以實現排放煙氣的除濕脫白處理。
2. 直接噴淋冷凝除濕技術最經濟、是唯一符合國情的脫白技術。除濕后煙氣溫度建議先按40ºC、相對濕度90%開始,逐步降低,不僅有助于除霧霾,還有節水節能效益。
3. 前面增加直接噴淋冷凝除濕可以降低采用濕電的設備造價、體積,甚至不用濕電實現超低近零、除濕脫白排放,超低排放有雙保險,燃煤可以比天然氣更清潔。
主要參考文獻
[1] 朱維群,煙氣污染物超低排放技術探討,2016年3月26日武漢第二屆全國脫硝(氮)、汞、顆粒物、除塵技術與產業發展研討會演講
[2] 張靜,大氣治理15年:指標下降霧霾卻更重, 第一財經日報(上海) ,2014-10-29
[3] 江億,蒸汽鍋爐煙氣降污余熱深度回收項目介紹,2016年3月18日濟南鍋爐節能減排技術研討會
[4] 羅衛國 孫中強 為何治理力度越大霧霾越重,網絡
[5] 專家論證:“煙氣溫濕度對霧霾形成起關鍵作用”說服不成立,中國環境報2016年3月23日
[6] 真相|環保部曝光“2016年度十大霧霾謠言”,2016年12月30日環保部宣傳教育中心和北京市環保局宣傳教育中心
[7] 工程師稱天然氣采暖加劇中國北方霧霾,南華早報,2016年12月28日
[8] 辟謠|煤改氣真的會加重霧霾嗎?中國環境報2016年12月18日
[9] 何平 不聽工程師意見,中國三年治霾無功,國際中國環境基金會,2017年1月6日網絡
[10] 人民日報七問霧霾:何時能呼吸到清潔空氣?人民日報2017年1月6日
[11] 楊愛勇,燃煤電廠濕煙羽“大白煙”機理及治理方法研究,國電環境保護研究院
(文章為作者投稿,不代表本站觀點)
標簽:
相關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