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創新,這兩個字眼也許對很多人來說是既熟悉又陌生。持續創新是美國、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在經濟發展和科學研究方面獲得成功的主要原因,因此我國現在也已經認識到了科技創新對提高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性。最近幾年來,盡管我國在科技創新方面有許多令世人驚嘆的雄心壯志和實際行動,但是目前依然收效不彰。科創是一條漫長的道路,離真正的科研成果還太遠太遠。
我國科技事業發展的狀況,與完成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迫切要求還不相適應,與把經濟社會發展切實轉入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軌道的迫切要求還不相適應,與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迫切要求還不相適應。我們必須下更大的氣力、做更大的努力,進一步深化科技改革,大力推進科技進步和創新,帶動生產力質的飛躍,推動我國經濟增長從資源依賴型轉向創新驅動型,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切實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可是,我國目前在科研創新領域面臨著很多的問題。
首先,我國科研機構里的科學研究儀器絕大多數是從國外進口的,這在當下和未來的很長時期里難以改變。如果我國的科學儀器產業沒有發展起來,我們的科學研究就會受到極大的制約,高水平的科學研究的代價大得驚人,科技創新很難談起。可是科學儀器的生產制造又與科技創新緊密相連,這實在是一個難解的局面。
除此之外,創新技術和新產品思路也是制約我國科研創新的另一個難點,國內企業缺乏發現創新科研成果的能力,也沒有這個意識,這也同樣制約了我國的科研創新。當然,制約我國科技創新的因素很多,比如知識產權保護不力、一味模仿跟蹤,這些因素使得我國實現科技創新困難重重,長路漫漫!
總體而言,科研創新乃至科技成果轉化的建設是一項任重道遠的工程,國產儀器在此過程中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在當下的科研工作中其儼然成為當之無愧的引擎拉力與強大后盾。希望我國未來的國產儀器能夠越做越好,一方面助推科技創新的發展,另一方面也能夠促進我國科技成果的轉化。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