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垃圾焚燒廠選址、建設引起了公眾的廣泛關注,公眾對垃圾焚燒廠的憂慮,并不僅源于垃圾運送過程中遺撒帶來的污穢和臭氣,更來自對垃圾焚燒后所排放的污染物。
日前,垃圾焚燒廠跟“裝、樹、聯”三個字緊緊連在一起。“裝、樹、聯”是環保部對垃圾焚燒廠提出的要求,所謂“裝”,就是要依法安裝自動監控設備,“樹”就是要在廠區門口樹立一個大家都能看得見的電子顯示屏,而“聯”是要把實時監控數據與各級環保部門聯網。
據環保部公開信息顯示,截至9月1日,99.15%的企業已安裝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測設備,90.68%的企業已經實現自動監測設備與環保部門聯網。“開展‘裝、樹、聯’工作一方面促進行業提升治理水平,努力在污染控制上下功夫;另一方面,也具有科普作用,加深公眾對垃圾焚燒的理解,推動行業健康發展。”近日,在中國環保產業研究院、中國環境報等主辦的沙龍上北控固廢事業部運管總經理張恒力表示。
因垃圾焚燒項目上馬而帶來的“鄰避效應”在不少地方接連上演,甚至陷入“一上就鬧、一鬧就下”的窘境。這一方面說明公眾的環保意識、維權意識在提升,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公眾對垃圾焚燒廠缺乏基本了解與信任。
破解“鄰避效應”的根本就是要化開不信任的堅冰。光大環保運營總監史煥明提到,要充分尊重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贏得信任與支持,主動接受公眾監督,設立公眾開放日,全面開放設施;主動將環境管理信息、數據在‘線上’實時公開。
“你越不想讓別人知道,別人就越不相信你。”環境保護部環境監察局排污收費管理處處長楊子江認為,垃圾焚燒廠應該通過各種信息公開的方式來取得老百姓的理解和信任。“裝、樹、聯”的積極落實,成為政府、垃圾焚燒企業、公眾之間加強信任重要的方式。
中國城建院總工徐海云表示,現如今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的“裝、樹、聯”風暴下,一流環保企業紛紛向社會如實公開污染排放信息,歡迎公眾到現場監督。只有環境管理做得更好,企業才能走得更遠。
落實“裝、樹、聯”,不僅有利于群眾及時獲取企業排污信息,化解周邊群眾抵觸情緒和恐慌心理,破解鄰避效應。而且有利于進一步明確企業責任,規范企業行為,促進企業綠色轉型。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