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27日巴西組織的一場歷史性深海石油資產拍賣中,石油巨頭紛紛露面并競購多塊海上區塊,這表明跨國公司在巴西允許民間資本進入石油業的重大政策改革實施后,產生了強烈的投資意愿。
殼牌之前已經是巴西最大的外國投資商之一,這次共競得招標區塊中的一半。殼牌在以大約500億美元價格收購英國天然氣集團(BG)后,便進入巴西大量開展業務。殼牌戰略背后的邏輯是,其認為自身可在40美元/桶的開采價位保本,于是就海上石油鉆探而言,巴西成為了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地區之一。
殼牌上游業務板塊負責人安迪·布朗表示:“這些成交競標是我們經過全面評估后才投出的,為我們全球深海資產增長期權拓展了戰略性的面積空間。”
埃克森美孚競得1個區塊,繼其數周前競得6個海上區塊后進一步鞏固了業內地位。BP則競得兩個區塊。
不過,這次競標最特殊的一點在于,跨國公司不僅可以在海上項目中持股,而且能獲得主導權。這是2016年以來重大政策改革的成果,改革廢除了一部要求巴西國家石油成為所有巴西鹽下石油(位于一處厚鹽層下的巴西深海油藏)海上項目作業者的法律,該法還規定巴西國油必須持有所有鹽下石油項目30%股權。
2016年法律廢止后,石油巨頭便開始表現出對巴西加大投資的強烈興趣。
巴西總統米歇爾·特梅爾是能源領域自由化的推動者,他表示這次競拍可為巴西石油業帶來300億美元新投資。據路透社報道,BP拉丁美洲分部總裁菲利普·阿貝雷茲在競拍后稱:“我們希望巴西政府對外國公司進入巴西提供更多支持。巴西有很多優質資產,我們相信這些資產在任何價格環境下都具備足夠彈性。”
路透社援引愛德華瓊斯石油業分析師布萊恩·揚伯格的話表示:“巴西海上油田是當地僅有的未經深度開發的大型遠景區之一。目前仍對大項目感興趣的公司,如埃克森美孚與殼牌,都在積極尋求參與。”
石油巨頭在巴西仍要承擔部分政策風險。特梅爾總統深陷一場牽連甚廣的腐敗丑聞,9月的一份民調顯示,他的支持率已降至不忍直視的3.4%。但是無意謀求連任的特梅爾推動通過了多項備受爭議的立法案,2016年的能源改革也在其中。
10月27日,深海資產競拍曾因反對派勞工黨抗議而臨時推遲,直至法庭對抗議下達禁令。勞工黨對出售巴西鹽下資產提出批評,該黨資深立法議員卡洛斯·扎拉提尼表示:“與轉讓鹽下(油藏)作斗爭就是為巴西創造就業崗位而奮斗,就是為巴西的稅收奮斗。”競拍在短暫延誤后繼續進行。
然而無論如何,石油巨頭現在都在踴躍加入。他們似乎愿意在當下50~60美元/桶的油價環境中為海上鉆探提供大筆資金,并為巴西鹽下石油投出信任票。大規模、高耗資的巨型項目不久前還是“瀕危物種”,殼牌與埃克森美孚重點開發巴西海上石油的舉動,表現出他們對生產盈利的信心。
這顯然與過去的狀況大有不同。巴西石油業被影響深遠的巴西國家石油腐敗丑聞拖累,丑聞招致經年累月的調查,顛覆了政壇,導致前總統迪爾瑪·羅塞夫被彈劾解職。而近期一系列石油資產競拍的結果使巴西石油業感受到一絲樂觀,深陷衰退難以自拔的巴西經濟也受到了同樣的正面影響。
伍德麥肯錫駐里約石油業分析師奧拉西奧·古恩卡向路透社表示:“樂觀的感受有其根據,情況已發生很大變化。與一年前政府換屆時相比,是天壤之別;而與2015年上一輪競拍時所處的災難性經濟環境相比,則更是天壤之別。”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