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以往經驗,進入11月份,天氣漸冷也會引發鋼鐵需求的冷淡。但對于2017年的鋼市而言,不確定性在11月份出現了。
11月30日上午,中物聯鋼鐵物流專業委員會調查、發布的鋼鐵行業PMI指數(以下簡稱鋼鐵PMI)11月份為53.1%,較上月小幅回升0.8個百分點。
西本新干線高級研究員邱躍成表示,這亦是鋼鐵PMI連續7個月處在50%以上的擴張區間,顯示鋼鐵行業景氣度持續好轉。
鋼廠生產剎車
事實上,在鋼鐵產業鏈中,供求關系直接影響著行業走勢。而隨著北方在11月份進入供暖季,鋼廠的生產也因此受到限制。
中物聯鋼鐵物流專業委員會的數據顯示,11月份鋼鐵行業PMI生產指數為46.5%,較上月58.3%大幅下降11.8個百分點,結束了此前連續9個月的擴張狀態。
對此,邱躍成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究其原因,在于北方多個省份目前正在嚴格執行冬季環保限產政策,從而導致部分重點城市的鋼鐵生產量大幅下降。
工信部網站11月3日消息顯示,為推進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秋冬季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工信部、環保部3日發布于“2+26”城市部分工業行業2017-2018年秋冬季開展錯峰生產的通知。
“2+26”城市中石家莊、唐山、邯鄲、安陽等重點城市,采暖季(2017年11月15日至2018年3月15日)鋼鐵產能限產50%,以高爐生產能力計,采用企業實際用電量核實。
按照唐山市印發《唐山市2017-2018年采暖季鋼鐵行業錯峰生產方案》,2017-2018年采暖季該市總限產比例為50%,4個月合計影響高爐生鐵總量為1821萬噸。
值得注意的是,與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三季度鋼鐵產能利用率大幅提升相比,作為國內鋼鐵產能最為集中的一個區域,唐山地區因限產政策,高爐開工情況并不理想。
記者從報春電商獲取的數據顯示,近期唐山高爐開工率是56.82%,建材開工率是26.13%,帶鋼開工率只有67.9%,型材開工率是43.48%。
國家統計局此前指出,三季度,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鋼鐵)產能利用率為76.7%,同比和環比分別提高4.4和1.0個百分點,延續了六個季度回升態勢,為2013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與此同時,在11月份,除“2+26”城市之外的陜西、安徽、江蘇等地也紛紛加入限產行情,整體限產執行力度超出預期,市場呈現明顯的供給偏緊格局。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0月份,全國粗鋼產量7236萬噸,平均日產粗鋼233.42萬噸,環比下降2.5%。據中鋼協統計,11月上旬會員鋼企粗鋼日均產量180.17萬噸,旬環比增加1.22萬噸,增幅0.68%
邱躍成表示,隨著北方地區采暖季限產政策的執行不斷深入,預計11月粗鋼產量將進一步降低。
行業去杠桿現良機
雖然已經進入需求淡季,但北方限產造成供應端偏緊,鋼市因供需平衡的偏緊,在11月份出現淡季不淡的行情。
中物聯數據顯示,11月新訂單指數為65.4%,較上月顯著上升9.5個百分點,是2016年下半年以來的第二高水平;新出口訂單指數為41.7%,較上月下降5.5個百分點。
中物聯鋼鐵物流專業委員會認為,兩個指數的走勢表明國內市場需求維持高位,同時由于國內外鋼價持續倒掛,出口繼續萎縮。
在分析師弭澎琦看來,供應端因北方限產偏緊,而需求端訂單卻保持高位,供需平衡的偏緊狀態,無疑會傳導至鋼價向上發展。
西本新干線數據顯示,11月28日,鋼材價格指數為4700元/噸,創6年新高,比去年同期增長了40%左右。
事實上,鋼材價格在2017年以來的持續上漲,讓大多數鋼鐵企業獲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部分長期虧損的鋼鐵企業也實現了扭虧為盈。
中鋼協數據顯示,1-9月份,鋼協會員企業利潤合計高達1138億元,為近8年來最高水平,全年預計將實現利潤將超過1500億元。
在邱躍成看來,鋼鐵企業效益明顯改善,表明鋼鐵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邱躍成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整體而言,2016年鋼鐵行業逐漸擺脫低谷,2017年行業實現了穩中有進,為2018年的持續向好奠定了基礎。
不過,多位業內人士提醒稱,鋼鐵行業是傳統的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產業,其人力成本、資金成本、技術成本都相對較高,目前大部分鋼鐵企業都在高杠桿運營。
來自中鋼協的數據顯示,鋼鐵行業資產負債率于2015年超過70%,2016年和今年資產負債率雖有所下降,但仍處于較高的水平。此外,固定資產折舊率和流動速度比也處在歷史上較差水平,產業負擔重仍是擺在相當一部分鋼鐵企業面前的重要問題。
一位上市鋼企人士向記者直言,當前國內正在積極推進去產能和去杠桿工作,從鋼鐵行業的發展來看,去產能取得了良好成果,但去杠桿效果尚不明顯。
持續推進去杠桿是鋼鐵行業當前非常緊迫的工作,邱躍成說,鋼鐵企業應抓住行業效益持續改善的有利時期,切實優化資產負債結構。(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