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儀表網 儀表產業】在高舉“大數據”旗幟的時代,中小企業就注定比不過自帶流量的大公司?自建數據系統成本高企、數據零星、安全堪憂,中小企業注定要被時代甩在身后?今年4月,浙江省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近日發布《行動計劃》,指出將在今年新增10萬企業上云,建設“云上浙江”,打造數據強省。如今,越來越多的平臺正在助力中小企業上云。
圖片來自浙江在線
11月23日下午,浙江威星智能儀表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威星智能”)在杭州召開“威星智能志在云端——2017年威星智能燃氣云發布會”,智慧燃氣云正式發布。
智慧燃氣云是威星智能結合中小燃氣公司的業務特點,為燃氣公司提供高并發的的智能數據采集平臺、靈活可配置的計費平臺、多渠道兼容的收費平臺、實時高效的移動外勤管理平臺與客服溝通平臺。
威星燃氣云產品經理李俊告訴記者,當下中小燃氣公司面臨多家表廠系統并存、數據管理風險,管理運營成本較高等問題。
“一些中小燃氣公司常常使用多家燃氣表公司的產品,因此系統難以統一管理,效率較低,也容易出差錯。同時,系統缺乏專門的管理運維人員,整體數據安全無法得到保障。”李俊還指出,目前城市住戶大多安裝的是機械燃氣表,每每涉及調價的費用結算,都頗讓燃氣公司感到頭疼。
此次威星推出的燃氣云,燃氣使用量自動上傳至云端,免去了上門抄表之苦。同時,提供全閉環的調價業務管控功能,實現快速調價,并且團結力量,提高集體議價能力,降低外部業務成本。更重要的是,通過將中小燃氣企業的零散數據匯聚起來,聚星成火,化跳動的數字為數據,析枯燥的數據為生產力,試圖探索燃氣行業的大數據商用之路。
“通過對燃氣數據的收集,我們可以分析工商業用戶的發展情況。對于中小企業而言,可以為日后購氣提供數據借鑒參考,此外還可以具體分析某一個用戶燃氣表設置是否合理,用量與量程是否匹配。”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經理劉俠認為,當下中國的互聯網仍存在著封閉的煙囪式與孤立的碎片化兩個特征,造成了數據無法流通、系統部署成本高等問題。而燃氣云等產品形式通過提供IT整體解決方案,免去中小公司自建系統的高企成本,并統一匯集、管理其數據的形式,有利于燃氣公司對未來用氣進行預判與決策,云上匯集的數據則能夠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的決策支撐。
“從封閉走向開放,從業務驅動走向數據驅動,從專用終端走向多樣化終端,這是‘云’的未來趨勢。”
威星推出“燃氣云”只是武林大地在打造“云上浙江”的一個縮影。
十天之后,一年一度的世界互聯網大會即將攪動烏鎮的一汪江南水;錢塘江畔,阿里云、云棲大會等大數據、云時代的弄潮者,正揮舞著浙江數打造據強省的旗幟。
轟轟烈烈的背景之下,不少企業已經嘗到了云計算、大數據助力
制造業帶來的甜頭:中策橡膠集團通過在生產環節引入阿里云的人工智能ET工業大腦,產品合格率提升了3%~5%;吉利汽車牽手阿里云全方位推進智能制造、智能管理、智能營銷,僅商場的秒殺活動成交額就達到了2.6億元……浙江還建立了國內首個工業大數據應用和交易平臺、浙江大數據交易中心等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的應用發展模式,更有在全國率先推出的政府數據統一開放平臺。
轉型升級的跑道上,越來越多如威星智能這樣的企業,正在“上云”,而“云上浙江”,已成為浙江動能轉換的有力引擎。
(原標題:你家的燃氣表也能“上天” 這家企業助力中小燃氣企業上云共舞數據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