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儀表網 儀表產業】進入冬季,正值非集中供暖區域居民取暖用電的高峰期,卻也是竊電與違章用電的高發期,近日,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鄭州供電公司組織工作人員、計量檢定部門,聯合公安機關打防涉電專業隊,對鄭東新區轄區內的張花莊小區、西楊村、馬渡村開展反竊電專項行動。此次行動共發現竊電戶15戶,竊電電量達3萬余度,經濟損失2萬余元。
圖片來自大河報
16日上午,記者來到張花莊小區1號樓1單元查處竊電違法行為的現場。“這戶人家的智能電表經過了人為技術改造,電表現在的讀數不到實際用電量的十分之一!”鄭州供電公司采集管理中心的陳良手持用電檢查綜合測試儀和電流表現場校驗后,得出了結論。
技術改表,既沒有外接線,電表上的鉛封也完好無損,外觀并無異常,供電公司是靠什么來鎖定可疑用戶的呢?
“當某區域電在線路中的損失過高時,就可能出現竊電現象,我們可以通過遠程用電采集系統進行監測分析,然后對數據異常的用戶進行清查。”陳良告訴記者,智能電表安裝普及后,一旦電表出現異常情況便會自動上報至后臺的采集系統,系統會實時監控,所以任何竊電行為都將難逃“法眼”。
“電雖看不見摸不著,但它屬于商品,所以竊電行為與盜竊同罪,所以用戶絕不能抱僥幸心理。按《供電營業規則》等法律法規,供電部門將當場停止供電,并通知竊電者到所在轄區供電部門接受處理。竊電者應按所竊電量補交電費,并承擔補交電費三倍的違約使用電費,方可恢復供電。竊電數額較大或情節嚴重的,可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鄭州供電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截至今年10月底,鄭州供電公司已查處竊電43起。
(原標題:出現異常數據 智能電表會自動“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