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儀表網 儀表產業】哪里污染重,就監測哪里。污染從哪里來,就監控哪里。近日,山東省青島市李滄區創新大氣監測新模式,采用移動精準監控和固定預警監控相結合的方式,助力轄區打贏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環境空氣質量精細化管理邁入新階段。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微型監測子站采用“移動+固定”雙模式
自2017年9月開始,李滄區參照轄區11個街道辦事處區域劃分,設置了11個監測網格,每個網格選取3個典型污染點位,各布設1套移動式微型空氣質量(PM10、PM2.5)自動監測子站。
同時,李滄區結合氣象條件,根據子站1~3千米范圍內不同季節主導風向和揚塵污染源實際分布情況,在每個子站上風向各設置了多個固定式微型空氣質量(PM10、PM2.5)自動監測子站,更精準掌握各街道顆粒物污染情況。
據了解,網格化微型監測子站采用“移動+固定”雙模式,組合式監測監控成為大氣污染溯源預警“偵察兵”。
固定式的溯源預警監控微型子站,對細顆粒物、可吸入顆粒物、臭氧和氣象條件進行24小時不間斷實時監控,每5分鐘報送一次大氣在線監測數據,如果哪個站點出現空氣綜合指數異常情況,網格監察人員就會第一時間趕到現場進行調查處置。
移動式微型空氣質量自動監測子站,可以結合轄區重點監管的工業企業、建筑工地、渣土料堆、市政道路等區域進行動態實時監控,協助網格監管人員進行污染隱患排查,真正做到“哪里污染重,就監測哪里”“污染從哪里來,就監控哪里”。
數據上傳平臺,實現對小范圍空氣污染精細化管理
移動式和固定式微型監測子站每次監測的空氣質量數據,均實時傳送至環境空氣質量管理服務平臺。管理平臺對接收的污染物和氣象監測數據進行有效甄別,并結合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對環境空氣污染物狀況、變化趨勢以及氣象條件影響因素進行深度分析,實時掌握全區各街道以及國省控子站點位周邊主要污染物分布、濃度、傳輸等情況,網格化監管員可以迅速分析污染原因,查找到具體污染源,對小范圍空氣污染實現精細化管理。
“移動式+固定式”網格化空氣監管是推進區域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的重要技術支撐,是環境監管方式的創新和突破,使環境監管工作由被動監管變為主動監管。通過采用最新的微型化監測技術,多方位布點全面聯網,結合立體預警監測、移動監測,形成覆蓋整個區域的在線監控網絡。
此外,網絡監控平臺系統實時提供精準數據,可以直接傳輸到電腦端、手機端,便于政府及相關部門及時了解掌握轄區空氣污染狀況,同時對監測數據進行分析、匯總、排名、提出整改建議等,形成報告,每月報書記、區長,并發送各街道辦事處和相關部門,在實施精準管理的同時實現以考促治,促進多部門主動齊抓共管,使轄區環境空氣質量得到有效改善。
(原文標題:固定監控5分鐘報數,移動監控根據需要發力 青島李滄區大氣監測動靜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