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儀表網 儀表產業】早在今年8月底,環境保護部便發布“1+6”攻堅方案,正式打響了秋冬季大氣污染攻堅戰。為了打贏攻堅戰,準確的監測數據至關重要。此前,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深化環境監測改革提高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的意見》中,強調了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的重要性,對切實提高監測數據質量作出了全面部署。
相較于常規監測站,大氣網格化監測系統不僅能提供更準確的環境監測數據,還能鎖定污染源頭,已成為相關部門精準治霾的重要工具和抓手。
系統怎樣真正起作用?
網格化監測數據應全面、準確、客觀真實
伴隨著網格化監測市場蓬勃發展,一些廠商開始以低質低價搶占市場,如果沒有有效解決傳感器具有的零漂、溫漂、時漂、交叉氣體干擾等弊端,往往會造成監測數據不準確。
在當前秋冬季大氣污染攻堅戰中,如何做到網格化監測數據的準確?
《關于深化環境監測改革提高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的意見》指出,網格化監測數據必須做到“全面、準確、客觀、真實”。其中,“數據全面”應包括點位全、指標全、功能全。“點位全”就是要擴大環境監測覆蓋面,結合當前秋冬季大氣污染排放量大、散煤燃燒多、擴散條件不利的實際情況,落實“全面設點”要求。
“指標全”就是要瞄準管理需求,拓展環境監測領域和指標。目前,不少廠家都在擴充網格化監測系統的監測范圍。在常規PM10、PM2.5、SO2、NO2、CO、O3等參數基礎上,一些具有技術實力的廠商還把監測參數擴展至TVOC、H2S、HCL、重金屬等多種特征污染物監測。
“功能全”就是要充分運用互聯網、大數據、衛星遙感、傳感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實現從傳統環境監測向生態環境監測轉變,對生態環境質量進行全面、客觀、科學評價。
在實際應用過程中,若單純采用傳感器進行網格化建設,會造成監測數據的失真。為保證數據準確,大廠家將多種類型的監測設備按照一定的布點規則進行布設,并采用多種修正、校準模式,從而保證了數據質量。
市場繁榮有喜有憂?
網格化監測亟待建立標準規則
大氣網格化監測經過不斷發展,已經成為城市空氣監測站的有效補充,也是環境監測數據的重要來源之一。
2017年4月,環境保護部環境監察局局長田為勇曾表示,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按照3公里乘以3公里劃分網格,加密分布大氣監測點位,找出大氣污染程度較高的熱點網格,推動實施精準執法。近期對散亂污企業的查處,就是熱點網格精密監測的貢獻。
目前,為落實環境保護部的相關要求,京津冀地區陸續布設了網格化監測系統。據了解,河北省的11個地市中已經有9個安裝這一系統。其中,保定市于2016年起布設了包括涉氣企業、國控點周邊、建筑工地、城中村、交通、傳輸通道、超級站等937個網格化監測點位。
然而,作為新興產品,網格化監測的標準、規則有待進一步建立與完善,相關部門缺乏對網格化廠家、產品和數據進行規范管理的依據。
對此,河北省率先行動。2017年9月18日,河北正式實施《大氣污染防治網格化監測系統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以及相應的《點位布設技術規范》、《安裝驗收與運行技術規范》3項地方標準。
作為最早研發推廣大氣網格化監測系統的先河環保,在河北省環保廳的發起下,牽頭參與起草了以上標準。這一標準明確網格化需從技術標準、布點規范、運營維護等幾個關鍵因素上保障產品質量、數據準確性。比如,在布點方法上,需采用可露天使用的小型國標監測方法設備與傳感器技術的微型站組合使用,以國標法設備為基礎,運用大數據管理平臺進行數據的監控,實時甄別異常數據。
有了標準,各地建設網格化系統時就有據可依,使用時對數據質量的把控也更有底氣。
用戶有何需求?
網格化監測要能提供整體解決方案
當前,全國已有大部分省份應用了大氣網格化監測系統,國內外十幾家環保企業承擔著這些系統的建設和運營工作。以先河環保為例,其網格化系統已覆蓋全國12個省、49個城市,點位總數達9110個。
面對當前重污染天氣狀況,一位地方官員向記者表示,相關部門不只需要“干巴巴”的監測數據,更需要基于這些數據的整體環境解決方案。
照此說法,網格化監測已經不再是簡單的“工具”,而是成為了參與地方治霾治污的“參謀助手”和重要組成部分。
記者通過走訪了解到,河南洛陽對此進行了有益探索。2017年8月初,當地完成了100多套網格化微型站及國標法小型站的設備安裝、調試運行,覆蓋到城區主要道路、重點企業污染區域和核心管控區域。
經過3個多月的系統監控運行,結合先河環保的專家組管理咨詢服務和政府有效監管,洛陽市的空氣質量改善效果明顯。10月1日~11月12日冬防攻堅期間,洛陽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5.869,同比下降9.22%;冬防期間PM2.5下降1.59%、SO2下降33.33%、NO2下降8.00%、CO下降16.67%、O3下降29.13%。截止到2017年11月12日,洛陽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為181天,同比上升14.56%。
此外,在河北保定、唐山和河南鶴壁、濮陽等地,網格化監測系統在管控“散亂污”企業、秋冬采暖季聯防聯控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降低了污染指數。
然而,針對一些城市網格化系統應用效果不佳的狀況,北京師范大學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教授趙傳峰認為,關鍵在于監測數據質量和配套的管理機制,數據必須準確,配套機制必須健全。
再看洛陽案例,服務商為其提供的網格化服務,不僅包括設備安裝和技術服務,還配套了專門的科學家團隊,為用戶提供環境管理專家咨詢服務;同時幫助政府制定內部規范文件,協助建立大氣污染防治的有效管控機制。
“通過管控降低污染指數,提升城市空氣質量排名,只是網格化系統應用的初級階段。”趙傳峰認為,未來,網格化系統還將不斷拓寬和挖掘環境監管其他領域的海量數據,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等,協助政府開展污染源解析、減排治理評估、中長期達標規劃等科學決策工作。
(原標題:打好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需要技術支撐 網格化監測數據好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