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在线视频-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综合视频网-亚洲综合色秘密影院秘密影院-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當前位置:全球化工設備網 > 資訊 > 政策法規 > 正文

政策方向日趨明朗 天然氣將延續爆發式增長態勢

作者: 2017年11月21日 來源: 瀏覽量:
字號:T | T
時間進入11月,北方大部分地區的供暖正陸續開啟。在此背景下,從今年夏天開始的天然氣消費量猛增的趨勢大概率延續到年末,天然氣在中國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會有所上升。業界人士指出,在中國經濟增速略有回升、煤炭

  時間進入11月,北方大部分地區的供暖正陸續開啟。在此背景下,從今年夏天開始的天然氣消費量猛增的趨勢大概率延續到年末,天然氣在中國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會有所上升。業界人士指出,在中國經濟增速略有回升、煤炭價格上漲等多種因素的推動下,天然氣消費量從傳統淡季開始即保持了每天超過1億立方米的消費規模。

  2017年1—10月全國天然氣絕對消費量1842.9億立方米,同比增加275.7億立方米。預計全年天然氣消費量2314億立方米,增量332億立方米,同比增長達到16.8%。其中,2017年前半年同比增量超過2014—2016年的全年增量,二、三季度的月度同比增速均在20%以上,全年增量是2010—2016年年均增量的兩倍以上,刷新我國消費增量的歷史,呈現爆發式增長。

  2017年我國天然氣四大消費結構用氣量全面增長,其中以工業燃料和發電用氣為主要增長點,同比增量均超過過去三年增量之和。

  受經濟形勢好轉、“煤改氣”工程推動等因素影響,工業燃料用戶用氣量急劇增長,預計全年用氣量為819億立方米,同比增加127億立方米,增幅達18.4%;受長三角等地煤電發電量的控制等因素影響,天然氣發電居四大結構增速之首,發電用氣量44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87億立方米,增幅24.5%。

  除自然增長外,城市燃氣由于多個省份“清潔采暖”和“煤改氣”保持快速增長,城市燃氣用氣量769億立方米,同比增長82億立方米,增速11.9%;受化工產品價格的升高和天然氣氣價的下降,天然氣化工改變了過去三年負增長的趨勢,預計化工用氣量為286億立方米,同比增長36億立方米。

  預計2017年全國天然氣絕對消費量同比增長332億立方米,其中,江蘇、河北、山東、河南、四川等省份消費呈現階梯式增長,遠超歷史年份。2017年上述各省同比增量約為152億立方米,占全國增量的46%左右。

  江蘇省受發電用氣拉升的影響,增量最大。2017年1—9月江蘇省天然氣消費量為17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41億立方米,預計全年消費量將達到230億立方米,增量為50億立方米,占全國增量的15%左右。

  經濟好轉、“煤改氣”等多因素

  驅動天然氣市場爆發增長

  全國宏觀經濟形勢好轉。2007年以來,我國天然氣消費增速與GDP增速基本保持了一致的發展態勢。初步核算,2017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長6.9%,比上年同期提高0.2個百分點,其中,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長6.8%。預計2017年全年GDP增長6.8%,宏觀經濟形勢好轉,工業增速明顯加快,直接帶動了工廠開工率和用電量的提升。

  全社會用電量增速提升。根據國家能源局公布數據,1—9月,全社會用電量累計4.7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9%,其中,江蘇省用電量4080.76億千瓦時,同增6.93%;浙江省用電量為1541千瓦時,同增6.7%。

  1—8月,全國規模以上電廠火電發電量3084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2%,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7.7個百分點。

  大氣污染深入實施下“煤改氣”用戶增多。2017年作為《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目標年份,各地紛紛加大“煤改氣”的實施力度,提高清潔能源地位。

  2016年,北京完成8480蒸噸燃煤鍋爐改造、663個村煤改清潔能源;天津權利實施大氣污染防治防控,改燃供熱鍋爐和工業鍋爐366座;保定完成北部9縣煤改氣改電406個村、21.285萬戶,燃煤小鍋爐完成替代4345臺6665蒸噸;邯鄲完成中心城區15.77萬戶“煤改氣”工作、25.5萬戶焦爐煤氣置換天然氣;鄭州采暖季新投北郊熱源廠、二馬路熱源廠等燃氣鍋爐項目。這些“煤改氣”用戶將大大提高2017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

  化工等工業產品價格回升。以大慶石化合成氨出廠價格為例,2016年前半年合成氨價格保持在2550元/噸以上,2016年8月以后價格逐步下降,10月降至2350元/噸,進入11月后逐步回升。2017年1月回升至2700元/噸,3月達到2900元/噸,2017年一季度化肥價格大漲,同時因大氣污染治理對部分煤頭化工的限制,提升了氣頭化工項目的開工率。盡管2017年二季度合成氨價格有所回落,但進入10月以來,合成氨價格已再次回升。

  長三角高壓電網檢修,江蘇等地限制煤電發電小時數。2017年三四月份,由于向華東地區輸送特高壓錦蘇線綜合檢修,導致外部向華東地區輸送電量同比減少,內部電廠發電負荷提升。

  1—5月,華北向華東輸送電量63億千瓦時,同比下降3.0%;華中向華東輸送電量86億千瓦時,同比下降19.4%;西南向華東輸送電量24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7%。由此可見,由于外送華東電量同比減少,而華東地區用電量同比增長,致使華東本地發電負荷率提升。

  在華東地區,江蘇省氣電裝機占比為9.1%,浙江省氣電裝機占比為15%,遠高于全國及其他地區。因此華東地區發電負荷率的整體提升,拉動了該地區氣電發電量。

  8月25日,江蘇省發布特急文件(蘇政傳發[2017]290號),在保障全省電力安全可靠供應的基礎上,動態調整下半年全省發電運行安排,有序調減煤電發電量,提高天然氣發電和核電利用小時數,煤電機組全年發電量力爭減少150億千瓦時。加快在建天然氣熱電聯產項目建設進度,充分釋放天然氣熱電聯產機組供熱潛力,盡可能提高機組全年平均熱電比。鼓勵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發展,推廣燃機熱電聯產和冷熱電三聯供。天然氣發電機組的利用小時數增加拉動了天然氣消費。

  天然氣供應價格相對較低。2015年11月20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調整非居民天然氣基準門站價格,下調0.7元/立方米。本次天然氣門站價格的下調,使天然氣與可替代能源相比,大大提升了競爭力,同時由于終端大宗工業品價格的上升,使許多天然氣相關行業具備了對天然氣的可承受能力。2017年9月1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再次調整非居民天然氣基準門站價格,下調0.1元/立方米,天然氣競爭力進一步提升。

  LNG汽車市場回暖。2014年6月以后國際油價持續下跌,導致國內油氣差價縮小,LNG汽車產量逐步降低;2016年以后由于低價進口LNG現貨的沖擊,LNG汽車的經濟性逐步顯現,同年9月以后,LNG汽車產量逐步回升。根據國家工信部合格證產量統計,2017年1—8月,我國天然氣重卡市場累計生產5.53萬輛,比去年同期的8545輛爆發式增長547%;與此同時,我國天然氣客車市場也小幅增長14.8%至6980輛。

  未來我國天然氣市場需求

  仍會保持快速增長

  經濟發展維持新常態。根據我國“十三五”規劃,2015—2020年GDP年均增速6.5%以上。我國2016年GDP增速6.7%,預計2017年GDP增速為6.8%。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未來幾年我國GDP增速將一直下滑,2020年GDP增速將為6.2%。受此影響,社會用電量和工業耗能增長速度也將變緩,發電用氣量和工業燃料氣用氣量也將受到影響。

  “煤改氣”推行力度與市場空間大。2017年5月,財政部和國家能源局等4部委發布通知,決定開展中央財政支持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工作,試點示范期為3年。目前,隨著“煤改氣”的大力推進,大氣環境有了明顯好轉。未來,大氣污染防治力度會繼續加大,“煤改氣”工程將進一步推進,預計到2020年,“煤改氣”在生活消費、批發零售、制造業和建筑業、電力等行業仍有較大的空間。

  天然氣利用政策實施方向明朗。2017年6月23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13部委聯合發布《加快推進天然氣利用的意見》明確提出,將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工業和民用“煤改氣”、天然氣調峰發電、天然氣分布式、天然氣車船作為重點,全面推進天然氣市場發展。未來,“煤改氣”、發電、交通領域成為我國天然氣市場發展的重要領域,京津冀等地區是大氣污染防治的重點區域。

  油氣價格低位運行。自2014年下半年國際油價滑坡,至2016年2月29日WTI價格跌至26.06美元/桶。盡管之后國際油價觸底反彈,但一直在低位徘徊,目前國際油價穩定在40—60美元/桶。根據世界油氣供需形勢,預計未來幾年國際油氣價格將在低位運行。

  市場發展具有周期性。自2004年西氣東輸正式商業運作以來,我國天然氣市場由啟動期進入發展期;2010年后西二線、川氣東送等天然氣管道投產,我國天然氣市場進入快速發展期;2013年后我國天然氣價格上調、經濟形勢增速放緩,2014—2016年成為我國天然氣市場的調整期。

  從我國天然氣消費結構來看,城市燃氣基本處于平穩增長的態勢,采暖近幾年有較快發展。工業燃料2013—2016年年均增量只有28.5億立方米,2017年增量大幅提升,既釋放了前幾年的需求壓制,又因受到環境約束使“煤改氣”力度加大。近幾年處于化工產品價格高位期,需求得到釋放。從市場本身來看,無論是“煤改氣”,還是工業品價格,均具有一定的時間周期。

  資源每年的增量不足以支撐天然氣市場連續300億立方米的年增量。2017年支撐我國天然氣市場消費增長的主要資源是國產常規氣和進口天然氣。未來,國產常規氣產能釋放的紅利將會逐步減弱,產量增量將維持在80億方以內;進口LNG和進口管道氣受到接收站、管道能力和進口氣價資源的制約,未來我國進口天然氣將保持彈性。除上述資源外,其他資源在短期內也難以大規模增長。

  基礎設施有待完善。根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的《關于做好2017年天然氣迎峰度冬工作的通知》,預計在“十三五”期間,中俄東線北段、鄂安滄一期工程、新粵浙一期工程、青寧線、天津LNG接收站及外輸管道、舟山LNG接收站等項目將會投產,到2020年新增輸氣能力在600億立方米/年左右,受到控制性工程、管道建設進展和調峰能力的制約,基礎設施也不具備天然氣市場連續300億立方米的年增量的保障條件。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標簽:

分享到: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