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據工信部最新資訊顯示, 按照工業通信業行業標準制修訂工作的總體安排,2017年第三批行業標準制修訂計劃已完成。2017年第三批共安排項目計劃426項。其中制定325項,修訂101項;產品類標準298項,工程建設標準42項,節能與綜合利用標準43項,安全生產標準2項,標準樣品41項。
我國行業發展增速日益加快,隨著新興產業的崛起和新技術的推出,越來越多固有的標準法則已經不適用于當今社會,為了更好的應對各種狀況,快速解決問題,制定適用于目前的標準法則。工信部、標準委等多部門做出不懈的探索與努力。近日,2017年第三批次國家標準發布,2017年第三批共安排項目計劃426項。
據悉,主要涉及化工行業、石化行業、建材行業、鋼鐵行業、稀土行業、黃金行業、輕工行業、民爆行業、電子行業、通信行業、食品行業、冶金標樣12個領域以及安徽經信委、浙江經信委政府單位的相關項目。
此外,本次計劃修訂的標準中涉及多項化學分析方法標準制修訂,其中包括多項光譜儀器方法 ,且制定的41項標準樣品中11項為光譜分析用標準品。例如原子發射光譜法、激光衍射法、紅外吸收法、分光光度法、熒光光譜法等。部分內容如下:
本批次行業標準制定中,側重聚焦多個方面:一是對不適應當前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需要,或亟待需求的標準;二是《技術標準體系建設方案》中重點領域的標準項目;三是產業轉型升級所需的標準;四是基礎通用以及關鍵共性技術等基礎類標準項目;五是對節能減排等具有社會公益屬性的標準項目等。
實際上,企業積極參與國家標準制定是體現標準科學性、合理性、規范性的一個重要因素。本次電爐渣化學分析用標準樣品、高爐渣化學分析用標準樣品(2點)以及灰口生鐵化學分析用標準樣品均是由鋼研納克檢測技術有限公司制定。此外,杭州新世紀混合氣體有限公司、廣東華特氣體股份有限公司等品牌以及安徽大學、合肥工業大學等高校院所以及科研機構都紛紛加油助力。
針對社會關注的熱點和焦點問題,加強市場急需標準的制修訂,以提升產品質量、規范市場秩序和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基于此,儀器團隊可創新研發更便捷快速的零部件,提升儀器的技術含量。同時,儀器制造商業有了明確的工作規范,對儀器測量的精度和準度作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將有助于我國儀器產業又好又快發展。
標簽:
相關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