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在线视频-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综合视频网-亚洲综合色秘密影院秘密影院-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當前位置:全球化工設備網 > 資訊 > 政策法規 > 正文

廣東省固體廢物污染防治三年行動計劃(2018年-2020年)(征求意見稿)

作者: 2017年11月09日 來源: 瀏覽量:
字號:T | T
日前,廣東省環保廳印發《廣東省固體廢物污染防治三年行動計劃(2018年-2020年)(征求意見稿)》。規劃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蓋廣東全省的固體廢物資源化和無害化處理處置體系,建立相對完善的固體廢物監管體系

  日前,廣東省環保廳印發《廣東省固體廢物污染防治三年行動計劃(2018年-2020年)(征求意見稿)》。規劃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蓋廣東全省的固體廢物資源化和無害化處理處置體系,建立相對完善的固體廢物監管體系,初步實現固體廢物的全過程監管,有效控制固體廢物環境污染。具體指標為:到2020年,廣東全省工業危險廢物安全處置率、醫療廢物安全處置率均達到99%以上,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80%以上,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到90%以上,全省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8%以上,95%以上的農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處理。全文如下:

  關于廣東省固體廢物污染防治三年行動計劃(2018年-2020年)(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征求意見

  為貫徹落實國家《“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和《廣東省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深入推進我省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工作,提高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水平,加快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廣東省環境保護廳組織編制了《廣東省固體廢物污染防治三年行動計劃(2018年-2020年)(征求意見稿)》。現按有關規定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公開征求意見時間為2017年11月7日至2017年11月20日。歡迎通過郵件、來信等方式提出您的寶貴意見和建議(請留下姓名和聯系方式,以便作進一步聯系)。

  聯系方式:

  傳真:020-87531459

  郵箱:swmd@gdepb.gov.cn

  地址:廣州市天河區龍口西路213號廣東省環境保護廳固廢與重金屬管理處

  郵編:510630.

  廣東省固體廢物污染防治三年

  行動計劃(2018年-2020年)

  (征求意見稿)

  廣東省環境保護廳

  2017年10月

  為深入貫徹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工作“四個堅持、三個支撐、兩個走在前列”批示精神,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加強固體廢棄物和垃圾處置,提高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水平,加快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明確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目標要求

  (一)總體要求。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本方略,以“四個堅持、三個支撐、兩個走在前列”為統領,按照“摸底數、補缺口、查漏洞、壓責任、嚴監管、強能力”的總體思路,全面壓實固體廢物污染防治責任,加快推進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設施建設,嚴格環境監管執法,深入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化,健全回收利用體系,實施固體廢物全過程管理,不斷提高固體廢物管理系統化、科學化、法治化、精細化、信息化水平,確保固體廢物得到安全妥善處理處置,保障全省生態環境安全。

  (二)工作目標。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蓋全省的固體廢物資源化和無害化處理處置體系,建立相對完善的固體廢物監管體系,初步實現固體廢物的全過程監管,有效控制固體廢物環境污染。具體指標為:到2020年,全省工業危險廢物安全處置率、醫療廢物安全處置率均達到99%以上,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80%以上,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到90%以上,全省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8%以上,95%以上的農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處理。

  二、全面加快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設施建設

  (三)統籌規劃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設施建設。各地要將固體廢物集中處理處置設施作為城市基礎設施,切實履行組織建設和保障運行的法定職責,加大轄區內固體廢物處置情況排查力度,全面掌握固體廢物產生的種類、數量及區域分布等情況,明確處理處置設施的空間布局、工藝路線、建設規模等,推進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行業發展,要充分發揮國有企業在固體廢物處置利用行業的主力作用和標桿作用,形成數家管理強、技術精、業績好的國有固體廢物處置利用企業集團,切實加快推進設施建設步伐。(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負責)

  (四)加快危險廢物處理處置設施建設。廣州、深圳、韶關、東莞等危險廢物產生量較大的地市要加快建設處理處置設施或依托現有設施改擴建成綜合性處置設施。加快推進粵東、粵西、粵北危險廢物處置中心建設,擴建廣州、惠州危險廢物安全填埋設施,力爭全省年填埋處置能力增加10萬噸;加快清遠、佛山、肇慶、江門等地危險廢物焚燒設施建設,到2020年力爭全省年焚燒處置能力增加10萬噸。加快汕尾、肇慶、河源、陽江醫療廢物處置設施建設,擴建廣州和升級改造汕頭、佛山、梅州、清遠等地醫療廢物處置設施,到2020年力爭全省形成10萬噸/年以上醫療廢物無害化處置能力。(省環境保護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國土資源廳、住房城鄉建設廳、衛生計生委等參與,各地級以上市政府負責落實。以下各項均需各地級以上市政府負責落實,不再單獨列出。)

  (五)加快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處置設施建設。支持工業固體廢物資源化新技術、新設備、新產品應用,拓展資源化利用途徑。深入推進工業園區循環化改造和工業“三廢”資源化利用,建設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和示范工程,支持“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建設,提高大宗工業固體廢棄物、廢舊塑料、建筑垃圾等綜合利用水平。充分利用工業窯爐、水泥窯等設施消納尾礦、粉煤灰、爐渣、冶煉廢渣、脫硫石膏等工業固體廢物,構建以水泥、建材、冶金為核心的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系統。以江門、惠州、陽江、韶關、云浮、梅州、清遠等地為重點,加快建設一批水泥窯協同處置工業固體廢物項目,力爭到2020年水泥窯協同處置的工業固體廢物達到500萬噸/年以上。(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牽頭,省發展改革委、國土資源廳、環境保護廳、住房城鄉建設廳等參與)

  (六)加快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深入實施《廣東省城鄉生活垃圾處理“十三五”規劃》,全面推進85個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項目建設,并落實生活垃圾焚燒飛灰無害化處置設施建設及運行費用,確保到2020年全省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8%以上。完善農村垃圾收運處理設施設備配套,到2020年末95%以上的農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國土資源廳、環境保護廳等參與)

  (七)加快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設施建設。各地要根據集中式污水處理廠和工業污泥的處置需要,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加快建設污泥處置設施,確保轄區內形成與污泥產生量匹配的處置能力,到2020年全省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到90%以上。廣州、深圳等14個地市要繼續擴充污泥無害化處理能力,到2020年新增5273噸/日的污泥處理處置能力。強化污水處理廠運營企業“泥水并重”處理責任,構建穩定污泥資源化利用消納渠道,根據污泥特征因地制宜選用好氧發酵、工業制磚、水泥窯摻燒等方式進行資源化處理。對污泥堆放點和不達標的污泥處理處置設施進行排查和風險評估,制定治理方案。(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國土資源廳、環境保護廳等參與)

  (八)加快電子廢物拆解處理處置設施建設。加強區域性電子廢物拆解利用設施建設,在肇慶、陽江、江門新增3家電子廢物拆解處理企業,新增電子廢物拆解處理能力9萬噸/年,提升電子廢物拆解處理技術裝備和資源化利用水平,促進行業規模化、產業化、專業化發展。(省環境保護廳牽頭,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國土資源廳、商務廳等參與)

  三、深入推進固體廢物減量化和回收利用

  (九)嚴格建設項目環境準入。加強建設項目的環境管理,結合《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總綱》的要求,強化環境影響評價報告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章節編寫,細化建設項目固體廢物屬性鑒別和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及合理性分析。建設項目需配套的固體廢物處置設施未建成、污染防治措施落實不到位的,其主體工程不得投入使用。(省環境保護廳牽頭)

  (十)切實減少固體廢物產生量。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利用,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生活垃圾收運處理系統,有效減少生活垃圾清運量和最終處理量,2020年底前在廣州、深圳率先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鼓勵固體廢物特別是危險廢物產生量較大的重點企業自行建設廢物處理處置設施,鼓勵其依法申領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開展社會化服務,降低廢物運輸和周轉風險。全面推行污水處理廠內部減容減量政策,鼓勵污泥產生量大的企業采用余熱干化、深度脫水工藝降低污泥含水率。全面加強企業工藝技術改造,持續推進清潔生產,改變末端固廢產生狀態,為固廢資源化利用創造條件。(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環境保護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經濟和信息化委等參與)

  (十一)完善固體廢物回收處理體系。依法推進區域危險廢物收集、中轉、貯存網絡建設,切實降低企業運行成本,提高服務水平。推進生活源危險廢物回收體系建設,完善廢電池、廢熒光燈管、廢殺蟲劑等生活源危險廢物收集處置網絡。提高廢鉛酸蓄電池、廢礦物油、實驗室廢液等社會源危險廢物的規范化收集處置率。推進廢棄農藥及其包裝物回收集中處理。試點建立電子廢物逆向物流回收渠道,探索“互聯網+”模式,推廣智能回收、自動回收等新型回收方式,建設全面覆蓋城鄉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網絡,建成縣級集中貯存轉運設施設置鎮級回收網點。完善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保障廢棄產品規范回收利用和安全處置。(各職能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二)促進再生資源行業規范發展。建立健全再生資源行業的標準化體系,明確再生資源回收和加工作業規范,提高再生資源回收行業標準化水平。積極推進再生資源行業信息化建設,促進再生資源回收和初加工技術等研發,推進行業技術進步。研究出臺行業加強污染防治相關政策,規范行業經營活動,引導行業綠色發展,鼓勵和引導再生利用企業轉型升級,促進行業集聚化、規模化、規范化發展。(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商務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環境保護廳等參與)

  四、全面壓實固體廢物污染防治責任

  (十三)落實固體廢物產生單位的主體責任。固體廢物產生單位是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的責任主體。工業固體廢物產生單位要依法開展網上申報登記,動態申報固體廢物產生種類、產生量、流向、貯存、處置等有關信息。加強固體廢物貯存設施建設和管理,固體廢物產生單位須配套建設符合規范且滿足需求的貯存場所,嚴禁露天堆放,建立規范完善的內部管理制度。工業危險廢物產生單位原則上須配套建設至少滿足貯存3個月的暫存場所,鼓勵自行建設危險廢物處理處置設施,或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危險廢物經營單位進行安全處理處置。(省環境保護廳牽頭,省經濟和信息化委、交通運輸廳等參與)

  (十四)強化固體廢物運輸單位責任。嚴格危險廢物運輸準入管理,加強運輸企業、車輛、人員的從業準入要求。加強危險廢物運輸行業監管,加快制訂《危險廢物與危險貨物品名對照表》,全面推行危險廢物轉移運輸全過程GPS跟蹤監控,推動危險廢物轉移電子聯單和電子運單無縫對接,實時共享危險廢物產生、運輸、利用處置企業基礎信息與運輸軌跡信息。加強危險廢物交接管理,嚴禁將危廢交由無資質經營單位利用處置。加強生活垃圾運輸管理,垃圾清運作業過程中嚴格做到密閉化運輸,杜絕拋灑滴漏等問題,嚴厲打擊運輸企業違法傾倒垃圾或跨區域違法傾倒垃圾的行為。(省交通運輸廳牽頭,省公安廳、環境保護廳、住房城鄉建設廳等參與)

  (十五)強化固體廢物處理處置單位責任。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單位要依法依規安裝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控設備,廠區門口樹立電子顯示屏,實時公布污染物排放和焚燒爐運行工況數據,自動監測設備與環保部門聯網,保障設施的正常穩定運行。生活垃圾填埋場的滲濾液應采取可行的處理措施,,并確保達標排放。規范危險廢物經營許可管理,經營企業須依法開展經營活動,嚴禁超范圍、超規模經營,嚴格企業內部管理,落實入廠分析、預處理等要求,建立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臺賬,定期對利用處置設施污染物排放開展環境監測,完善應急預案備案制度。2018年底前完成危險廢物填埋和焚燒處理處置單位“裝、樹、聯”任務。(省環境保護廳牽頭,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經濟和信息化委、交通運輸廳等參與)

  (十六)落實職能部門監管責任。環境保護部門負責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的統一監督管理。發展改革部門負責推進固體廢物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研究拓寬固體廢物處理處置利用產業投融資渠道,組織實施有利于生態環境保護的生活垃圾處理、醫療廢物處理收費等價格政策,開展固體廢物生態補償政策研究。經信部門負責制定并組織實施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發展政策和發展規劃,推動行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推進清潔生產、資源綜合利用、循環經濟等工作,提高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水平。教育部門負責做好校園內的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工作,監督校園內固體廢物收集、管理、集中處置等,尤其是做好實驗室危險廢物等有毒有害物質的管理和無害化處置。公安部門依法查處涉嫌違反治安管理規定的固體廢物處置違法案件,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財政部門財政部門統籌安排現有資金做好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的財政保障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貫徹落實促進固體廢物處理處置和利用的環境保護財稅政策。住房城鄉建設部門負責生活垃圾收運處理設施建設和運營管理,健全非工業源有毒有害垃圾收運處置系統,負責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設施建設、運營以及污泥處置管理的日常監管工作。交通運輸部門對機動車維修行業危險廢物收集、處置實施監督管理,負責危險廢物運輸行業企業、車輛、從業人員的監督管理。農業部門負責農業廢棄物污染環境防治監管,加強遺棄、過期、失效農藥及農藥廢棄包裝物回收和集中處置,完善回收和集中處置體系。商務部門對汽車回收拆解等再生資源回收行業進行監督管理,規范企業回收拆解行為,推動企業完善回收服務網絡、推進監管信息化。衛生計生部門負責醫療衛生機構內部醫療廢物等固體廢物的監管。安監部門會同環境保護部門、公安部門加強危險化學品生產和儲存單位轉產、停產、停業或解散后生產裝置、儲存設施及庫存危險化學品處置的監督檢查。海事部門加強對港口、碼頭、船舶垃圾及油污水等固體廢物處理處置的監督管理,嚴厲查處向海域非法傾倒排放固體廢物的行為。其他相關職能部門根據各自職責做好相應工作。(各職能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加大固體廢物環境監管執法力度

  (十七)開展固體廢物專項整治行動。以中央環保督察反饋的505家鎮級垃圾填埋場為重點,嚴格按要求落實整改措施,確保滲濾液達標排放,到2020年實現505家鎮級填埋場全部完成封場關閉或升級改造工作,并實現省內無新增的簡易填埋場、小型簡易焚燒爐等。以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的清運和處置以及石油生產和加工行業、機動車維修行業、汽車拆解行業、貨物運輸行業等為重點,嚴厲打擊非法收集、加工、遺撒、傾倒、堆放、轉移、銷售和處置各類固體廢物等違法違規行為。加強跨部門、跨區域合作等,形成合力打擊固體廢物環境違法犯罪行為的高壓態勢。(省環境保護廳、交通運輸廳、商務廳、住房城鄉建設廳、公安廳等職能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八)依法查處非法再生利用企業。開展非法再生利用行業清理整頓,依法查處一批污染嚴重的非法再生利用企業,主要包括:與居民區混雜、嚴重影響居民正常生活環境的無證無照小作坊,無環保審批手續、無相關證照經營的非法企業,污染治理設施運行不正常且無法穩定達標排放的企業,無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從事含有毒有害物質的廢塑料、電子廢物加工利用的企業。對上述違法生產設施由地方政府予以拆除,停止供應生產用水、用電。(省環境保護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經濟和信息化委、商務廳、工商局等參與)

  (十九)嚴厲打擊固體廢物非法偷運走私。全面排查全省非法經營加工“洋垃圾”情況,加大海上和沿邊非設關地走私打擊力度,重點打擊工業廢料、電子廢物、生活垃圾、廢塑料等“洋垃圾”走私,集中打擊走私“洋垃圾”團伙,有效切斷走私“洋垃圾”的通道和鏈條。開展廢塑料進口及加工利用企業專項稽查,重點檢查倒賣證件、倒賣貨物、企業資質不符等問題。建立完善非法偷運走私固體廢物處理機制。(省海防與打私辦牽頭,海關總署廣東分署、省公安廳、環境保護廳、檢驗檢疫局、工商局等參與)

  六、加強固體廢物管理能力建設

  (二十)完善固體廢物環境管理體系。構建省、市、縣(區)三級固體廢物管理體系,完善固體廢物監管制度,加強省級及深圳、韶關、湛江、汕尾、云浮等市固體廢物監管能力建設,明確監管人員,落實監管經費、裝備,強化監管人員業務培訓。組織開展危險廢物產生單位、經營單位等企業相關管理和技術人員的業務培訓。加強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督查考核,整改不達標企業,到2020年危險廢物產生企業和經營企業規范化管理抽查合格率分別達到90%和95%以上。加強全省危險廢物鑒別能力建設,制訂危險廢物鑒別程序,形成較全面的危險廢物鑒別和檢測體系。(省環境保護廳牽頭,科技廳等參與)

  (二十一)提升固體廢物管理信息化水平。將工業固體廢物申報登記納入廣東省固體廢物管理信息平臺,完善申報登記、審核查詢、統計分析等功能,提高管理效率。完善危險廢物管理系統,開發視頻監控、GPS定位、手機APP等功能,提高監管的有效性。依托省固體廢物管理信息平臺,建立企業網上報告數據質量抽查核查工作機制,對拒報、瞞報、謊報、漏報的行為,依法處置。(省環境保護廳牽頭,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公安廳、交通運輸廳等參與)

  (二十二)提升固體廢物風險防控能力。組織開展廢棄危險化學品風險點、危險源排查管控,建立風險點、危險源數據庫和電子圖,完善風險源分級防控制度,夯實風險防控基礎,建立風險防控體系。組織開展尾礦庫、廢石場、煤矸石場和冶煉廢渣場等環境安全隱患排查,及時推進隱患治理和防控。依托危險廢物重點處置單位,建立區域環境應急處置網絡,加強應急處置能力建設。(省環境保護廳牽頭,省安全監管局、公安廳、國土資源廳、交通運輸廳等參與)

  七、完善固體廢物管理機制政策

  (二十三)健全固體廢物法規標準。根據固體廢物管理的新要求,加快推進《廣東省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條例》修訂工作,建立健全危險廢物電子聯單等固體廢物管理制度。完善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行業地方標準規范體系,逐步淘汰不符合行業標準的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設施。(省環境保護廳牽頭,省法制辦、質量技術監督局等參與)

  (二十四)完善固體廢物處置利用經濟政策。研究制定有利于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的經濟政策,加大對固廢資源化利用技術和項目的資金扶持力度,享受勞務增值稅優惠政策,推進市政工程優先使用綠色再生建材產品。積極探索固體廢物合法轉移處置的生態補償機制,由固體廢物輸出地承擔補償主體責任,推動實現固體廢物處置利用設施的跨地區共建共享。(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環境保護廳、經濟和信息化委、財政廳、住房城鄉建設廳、國稅局等參與)

  (二十五)探索固體廢物處置設施第三方監管。試點開展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設施的第三方監管服務,加大對固體廢物處理處置單位的現場監管,探索第三方專業機構駐點監管模式,重點監督固體廢物運輸、處理過程及污染物排放的達標情況,嚴格把好固體廢物末端處置關口,嚴防二次污染。完善處理設施的環境績效考核評價體系和第三方監管標準,提高處理處置設施運營管理水平和污染治理水平,提升監管的效率和專業化程度。(各職能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六)建設危險廢物交易網絡。建立廣東省危險廢物處理處置交易平臺,配套相應管理辦法,按照自主參與、公平競價、公開交易的原則,促進危險廢物產生單位和處置單位之間信息交換和廢物交易,提高危險廢物安全處理處置效率。(省環境保護廳牽頭)

  (二十七)強化公眾參與和社會監督。政府部門要依法公開固體廢物污染防治信息,保障社會公眾知情權和參與權,加大宣傳教育引導力度,主動積極化解固體廢物處置設施建設“鄰避效應”。新建、改建、擴建固體廢物集中處置設施,應按照國家和省相關法律法規要求,依法開展環境影響評價和公眾參與。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設施應依法向社會定期公布固體廢物的基本信息、污染物排放和達標情況等信息。鼓勵固體廢物集中處理設施或靜脈產業園開展環保綜合示范教育基地創建工作,向社會各界普及固體廢物處理設施相關知識,提高公眾的認知水平和積極性。強化社會監督,進一步暢通投訴舉報渠道,鼓勵公眾依法參與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社會監督。(省環境保護廳牽頭,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住房城鄉建設廳等參與)

  八、強化行動計劃實施保障

  (二十八)實施重點工程。為落實行動計劃目標任務,實施一批重點工程,充分發揮國有企業在固體廢物處置利用行業的主力作用和標桿作用,切實加快解決當前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存在的突出問題。重點工程包括危險廢物安全處理處置、醫療廢物安全處理處置、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處置及鎮級填埋場整治、固體廢物管理能力建設等6大類工程。

  (二十九)明確任務分工。各地要按照本行動計劃的要求,結合本地實際,2018年6月底之前制定地方固體廢物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將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各項任務進行分解,明確年度工作目標、任務和工作要求。各部門應建立聯動機制,按照部門職責分工,加強溝通協作和聯合執法,研究解決固體廢物污染防治重點問題,保障各項任務順利完成。

  (三十)嚴格評估考核。強化對行動計劃落實情況的評估考核,省環境保護廳對各地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情況進行年度綜合評估,并將評估結果納入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考核。對工作責任不落實、項目進度滯后、未達到年度考核目標的地市通報批評、約談、問責。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標簽:

分享到: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