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800kV特高壓直流輸電技術采用雙極雙12脈動換流器串聯運行的主接線形式。考慮到單閥組運行、雙閥組運行、三閥組運行等多種組合形式,特高壓直流輸電共計有45種正常運行方式。為了有效提高直流輸電的可靠性,特高壓直流配置了單12脈動換流器在線投退控制策略,用以對故障退出運行的單12脈動換流器進行隔離檢修,以最大可能地避免極/雙極強迫停運風險,利用極間功率補償功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功率損失。
然而,現場工作經驗卻表明,特高壓直流輸電單閥組在線投退功能存在著部分缺陷,導致投退失敗,甚至導致正常運行閥組誤退出等情況,引發業界廣泛關注。2016年2月28日,某特高壓換流站極Ⅱ低端閥組隔離開關正常操作過程中,極Ⅱ閥組連接線差動保護Ⅱ段動作,極Ⅱ高端閥組閉鎖。此次事件雖未造成直流功率損失,但對特高壓直流安全穩定運行造成了極大的威脅。
在此背景下,基于特高壓直流在線投退策略,對“2·28”事故進行詳細分析,查找出故障的根源,對其他換流站今后的運維工作具有極大的借鑒意義。
1、特高壓直流在線投退原理
特高壓直流工程閥組的投入與退出,應以不中斷另一閥組的正常運行;同時對直流功率輸送帶來的擾動應盡量小為原則,以避免對整個電網帶來過大的沖擊。站間通訊正常時,閥組投入退出命令由主控站發出,兩端換流站之間通過相互協調的控制時序實現閥組平穩投退。
1.1在線投入原理及時序
有站間通訊時,換流器允許投入的前提是極單閥組運行,且兩站本極另一閥組均處于熱備用狀態(readyforoperation,RFO)。投入順序如下:
1)主控站發出換流器投入命令,投入的換流器立即解鎖,解除移相,定電流調節器的電流定值為IDNC實測值。在定電流調節器作用下,觸發角逐漸下降,通過換流器的電流逐漸增大;當通過換流器的電流與IDNC相等時,觸發角約為90°左右,此時拉開換流器旁通開關,直流電流完全轉移至換流器。
2)非主控站通過站間通訊收到主控站投入換流器命令信號后,與主控站同樣操作,解鎖閥組,調節換流器電流,拉開旁通開關。
3)逆變側投入的換流器在電壓調節器的作用下提升直流電壓,整流側維持直流電流為極控制電流指令值。
4)直流電壓和直流電流都達到指令值,換流器投入完成。
其投入過程的邏輯框圖,如圖1所示。
圖1 在線投入邏輯框圖
無站間通訊時,兩站運行人員通過電話溝通,整流側先發換流器解鎖命令,解除移相,升換流器直流電流達到IDNC后,拉開旁通開關;整流側兩換流器均進入定電流控制,等待逆變側換流器投入;逆變站運行人員發出換流器解鎖命令后,解除移相,升換流器直流電流達到IDNC后,拉開旁通開關;隨后逆變側提升直流電壓,整流側維持直流電流,換流器投入完成。整流、逆變兩站解鎖的時間間隔不能大于5s。
1.2在線退出原理及時序
有站間通訊時,換流器允許退出的前提是極雙閥組運行。退出順序如下:
1)主控站的換流器退出命令后立即執行觸發角調整到90°(ALPHA90)操作,ALPHA90后執行投旁通對操作,合換流器的旁通開關,然后閉鎖該換流器;
2)非主控站通過站間通訊收到主控站退出換流器命令信號后,與主控站同樣操作,立即執行AL-PHA90操作,ALPHA90后執行投旁通對操作,合換流器的旁通開關,然后閉鎖該換流器;
3)本極另一換流器繼續運行,兩站協調維持電流電壓在指令值附近,換流器退出完成。
其退出過程的邏輯框圖,如圖2所示。
圖2 在線退出邏輯框圖
無站間通訊時,某站單換流器故障退出,對站通過換流器不平衡保護功能自動退出本極低壓換流器。當本站雙閥組運行,且直流電壓在0.35~0.65p.u.之間,換流器不平衡保護判別對站換流器已退出時,將延時退出本站的低壓換流器。
2、事件記錄及故障錄波分析
2.1事故概述
故障前,某特高壓直流雙極四閥組大地回線方式運行,輸送功率4000MW。故障后,極Ⅰ單極大地方式運行,輸送功率保持4000MW。11:17:10:576運行人員操作,發出極Ⅱ低端換流器隔離指令,但在11:17:31:795閥組連接線差動保護2段動作“三取二”判斷后發出Z閉鎖命令,極Ⅱ高端閥組閉鎖。由于直流半功率運行,極Ⅰ成功轉帶極Ⅱ功率,未導致直流功率損失。
事后檢查,極Ⅱ高端閥組未發現故障點,此次事件應該是由于控制保護系統缺陷導致的誤動事件。
2.2主要事件記錄
事件具體記錄如表1所示。
表1 事件記錄梳理
2.3故障錄波分析
閥組連接線差動保護的基本原理如下:
報警段:|IDC2P-IDC1N|>ID_NOM×0.0375,延時2s報警。
跳閘Ⅰ段:
|IDC2P-IDC1N|>|IDC2P+IDC1N|×0.5×0.1,延時150ms跳閘。
跳閘Ⅱ段:
|IDC2P-IDC1N|>|IDC2P+IDC1N|×0.5×0.2,延時6ms跳閘。
事件發生期間,保護動作時刻的差動電流和制動電流波形如圖3所示。
圖3 故障發生時刻差動電流波形圖
從故障錄波圖分析,故障發生時,特高壓換流站極Ⅱ閥組連接線差動保護差動電流ICCBDP_DIFF由0瞬間變為3362A,大于差動Ⅱ段制動電流1750A,滿足保護動作條件。
從圖4看出,當雙閥組運行時,差動電流取高端閥組低壓側TA和低端閥組高壓側TA之差;當任一閥組退出后,差動電流取0A,該保護退出運行。
圖4 閥組連接線差動電流取樣邏輯
3、直流控保軟件檢查分析
此特高壓換流站使用南瑞集團提供的直流控制保護軟件,這也是特高壓直流工程首次使用南瑞集團的直流控保軟件。
保護動作、極Ⅱ高端閥組閉鎖后,檢查發現該保護邏輯中CONV1_ON=0、CONV2_ON=1(如圖5所示),與實際狀態不符,正常狀態應為CONV1_ON=0、CONV2_ON=O。
圖5 閥組運行狀態識別邏輯
由此推斷,BPD2(P2.WP.Q15)合上后,閥組連接線差動保護仍判該刀閘為分位,誤判低端閥組在運行狀態(CONV2_ON=1),同時高端閥組處于運行狀態(CONV1_ON=1),導致該保護選擇IDC2P和IDC1N進行差動電流的計算,此時IDC2P電流為0,IDC1N為運行電流(3362A),造成閥組連接線差動保護動作。
圖6 低端閥組旁路刀閘運行狀態輸入
進一步檢查發現軟件信號異常如圖6所示。正常情況下,賦值模塊(即圖6中→1←)輸出與輸入應一致,但圖中顯示輸入信號PWPQ15_OP_IND=0,輸出信號BPD2_OPEN_IND=1,輸出信號與輸入信號不一致。現場檢查發現3套極保護中均存在該情況。
經分析,發現導致BPD2分位信號錯誤的原因是BPD2_OPEN_IND輸入信號的底層代碼錯誤,誤將BPD2分位信號(PWPQ15_OP_IND)定義為BPD2合位信號(PWPQ15_CL_IND),如圖7所示。
圖7 信號內部定義錯誤
根據上述現象分析,故障原因為軟件底層代碼錯誤,引起閥組連接線保護差動電流選擇錯誤,導致保護動作。
4、故障處理及建議
1)經檢查,此特高壓直流閥組連接線差動保護均存在BPD2_OPEN_IND信號與實際狀態不符的情況,如現場實際狀態為分位,但軟件中信號為合位。建議直流控制保護供貨廠家開發編譯軟件自檢功能,當信號實際輸入與自定義輸入出現差異時,軟件能夠自動報警,確保其余信號無類似問題。
2)經南瑞集團檢查確認,現場軟件中僅BPD2_OPEN_IND信號存在底層代碼錯誤問題,其他極控、閥控、極保護、閥保護等軟件中均無類似錯誤。建議廠家在編寫軟件和自行監測過程中切實提高檢查力度,同時在出廠試驗、現場調試中能夠對軟件進行全面的試驗和檢查。
內容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相關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