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儀表網 儀表產業】今年以來,受多個因素影響,湖北襄陽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同比下降,PM2.5指數同比不降反升,大氣質量改善形勢十分嚴峻。10月25日,環保部門邀來9名國內頂級環保專家,為襄陽市大氣污染防治“把脈問診”。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湖北襄陽市環保局監測數據顯示,截至10月18日,空氣優良天數202天,與2016年相比減少了4天,PM2.5濃度均值同比上升了5.36%。好在PM2.5和優良天數比例的同比差距進一步縮小,PM10濃度均值同比繼續下降4.65%。
環保部門分析,出現這一現狀,是因為不利的氣象條件導致外來污染源輸入或污染物不利于擴散,產業布局有待優化,施工揚塵、道路清掃灑水不到位、交通污染等。
對此,北京師范大學環境學院副教授、博士劉新罡說,考察襄陽大氣環境發現襄陽涉氣企業數量較多,空間布局不合理,尤其是市區南北分別有余家湖工業園和高新工業園區。“襄陽刮的是南北信風,南北都有工業園區,就使得中心城區處在了污染傳輸帶上,所以城區污染濃度較高。”另外他發現,市區人口集中的地方空氣質量不佳,揚塵較重。
他建議,管理部門要“鐵腕治霾”,政府要對企業防治加以指導和要求,各部門協同治污,科學治霾,做好精準的源解析和預測預警,制定應急預案和在線監控。
市環保局大氣環境管理科陳鵬飛表示,該局將盡快制定一套適合襄陽的精準治霾解決方案。另外環保部門還將在以往開展大氣污染源解析、主要污染源清單調查等工作的基礎上,針對襄陽市空氣質量有重要影響的南北通風廊道區域,開展空氣質量網格化監測監管試點工作,計劃在襄城區、東津區、襄州區、高新區加密布置180個左右大氣監測微站,及時掌握污染動態,全面反映區域污染狀況,及時發現違法行為,靶向執法。
(原文標題:襄陽將建180個大氣微站 及時掌握污染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