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在政策大力推動下,我國環境保護已全面進入攻堅戰階段,各項環境監測政策以及污染治理法律法規紛紛出臺,促使我國環保設備產業持續“發酵”,產業從成長期逐漸向成熟期邁進。工業和信息化部于近日發布《關于加快推進環保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到2020年,環保裝備制造業產值達到10000億元。
近年來,我國環保政策不斷完善,從加強監測監管、稅負平移以稅治污,到鼓勵PPP、綠色金融等融資模式,一系列措施將持續優化產業結構、引導資金流入節能環保領域,投資促進環保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同時,也使得相關的環保設備需求大幅釋放。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環保設備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分析報告》整理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環保設備實現產值6200億元,比2011年翻一番。預計,2020年行業產值將達10000億元。
本次《意見》對環境設備產業提出更加具體的要求,確定了環保裝備制造業發展的九大重點領域:大氣污染防治裝備、水污染防治裝備、土壤污染修復裝備、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裝備、資源綜合利用裝備、環境污染應急處理裝備、環境監測專用儀器儀表、環境污染防治專用材料與藥劑、噪聲與振動控制裝備。為環境設備產業的發展提供新一輪發展契機。
眾所周知,自“十二五”以來,環保產業一直是國家關注的重點領域,“十三五”期間,環保工作熱度不減,相關政策密集出臺,更加將環保產業推入“白熱化”階段。如今,環保訴求日益升級,環保投入不斷增加,環保產業的比重越來越大。源于重重機遇青睞,我國環保產業已經在污水、大氣、土壤、固廢處理以及環境服務等重點領域,形成了涵蓋環境咨詢、環保設備、工程設計、設施運營維護的多元化產業格局。
然而,當前我國環保產業仍存在諸多發展難題,同質化現象嚴重、產業核心技術不足、創新能力不強等依舊是產業發展面臨的現狀。在環境分析、監測、檢驗等領域,進口品牌還是占據主導地位,尤其在一些核心零部件,很少有國內產品能夠與進口產品形成較有力的競爭。面臨當前難題,如何緊抓政策機遇,實現環保裝備制造業健康、持續發展成為環保人值得思考的一道“必選題”。
利好政策出臺、執法力度加大、市場需求釋放,推動環保產業發展高歌猛進。專家預測“十三五”甚至更長時期,中國環保技術和產業市場年增長速度不會低于15%到20%,2020年這個市場的需求有望能達到2.8萬億元。為此,環保裝備產業還需具備長遠的市場眼觀,在眼前利益與技術儲備方面厚此薄彼,繼續鏗鏘前行!
標簽:
相關資訊